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主要是2005-2007年期间,中国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走势非常强劲。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点。大牛市使很多的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赚了钱;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理财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许多特大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一方面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化改革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治合  蔡志洲 《理论前沿》2008,527(14):19-2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使中国成功地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并在渐进的改革中逐渐释放经济活动中的潜能,使中国取得持续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进程和主要特征,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仍然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应该继续深化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揭牌成立,时至今日,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也许是某种宿命,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与政策结下不解之缘。正因为这样,它走过的路也特别坎坷。“但见行情起伏,难觅制度建设。”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王连洲曾如此评价股市曲线。“市场不缺少资金,而是缺少信心。”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改革呼吁声中,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冲破阻力走到台前,曾在此次改革后跌破1000点的上证股指,在2006年的岁末,跨越了历史最高2245点,股市步入“股权分置改革后”时代,迎来了它不同以往的春天。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点位是多少也许已不重要,证券市场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开放、市场化的制度结构。鉴于此,本刊特别约请了知名学者和业内专家就“如何看待股权分置改革”、“股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及“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机遇”请他们做了回答。希望能为关心中国股市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最终需求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即从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个方面,对影响中国当前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所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有限的,有可能通过增加内部需求来消除;其次分析了影响中国内需的主要因素,并着重指出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失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伟  蔡志洲 《前线》2009,(9):22-24
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即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当前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指出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增加内部需求来抵消;其次分析了影响我国内需的主要因素,并着重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失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二、区域之间产业结构高度的差异与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高度,或称产业结构高级化进展程度,即一国产业间的结构关系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向地达到的阶段.比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比重的依次替代程度;劳动、资本、技术不同密集型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依次占优势比重的替代程度;初级、中间和最终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依次占优势比重的替代程度.  相似文献   
8.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成分无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之一。虽然幸福指数和国民收入间并不一定会表现出线性的关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一定带来精神生活的改善,甚至还可能出现精神生活恶化的特例,但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越高。在生产力和人均收入还未充分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国民收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仍然是改善人们幸福程度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伟  蔡志洲 《理论前沿》2009,(2):5-8,13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对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击。本文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与体制背景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今年1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经过多年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1季度GDP增速达9.9%,但2季度“非典”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很大冲击,纵观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总的来讲是“宏观经济看好,问题不容忽视”。“非典”影响较大,但不会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的大势,所以“宏观经济看好”;但受“非典”影响,经济增长中凸现了或者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所以“问题不容忽视”。从统计数字看,2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6%,和去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