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潮流中,立足于传统条块关系研究府际关系已落伍于时代,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型府际关系才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法理视野以宪政之维阐释府际关系的源流,进一步延展其研究范畴,其着重探究多元交叉的网络型府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府际关系源于科层制而又羁绊于此,从法治层面破除等级制窠臼的束缚,摸索出有效协调网络型府际关系的治理方略是符合中国情境的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府际争议的求解鲜有头绪。行政主体间性的提出基于行政主体范式和主体间性理念,应用于公共行政之府际关系领域。行政主体间性倡导理性、创制规则,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行政级别窠臼以实现多元行政主体间的全方位交流和多元政府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周义程  蔡英辉 《唯实》2011,(1):56-61
政府际关系就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是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纵横交错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际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主要有四种类别:集权主义、地方分权主义、均权主义和联邦主义。地方政府际关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大方面。纵向关系体现为地方层级政府际关系。横向关系则包括地方部门政府际关系和地区政府际关系。地区政府际关系一般是指互不隶属的不同地区的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这种横向关系既可能是水平的也可能是斜交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主体间性:府际关系研究的新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时代的我国府际关系路径繁杂,种类多样,涉及多元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府机关时尤为突出.行政主体彼此不理解、缺信任,是府际争议发生的根源.后现代语境下的府际治理从新方向寻求理路,促成多元行政主体的磨合与角色互换,实现行政主体间关系的良性互动,这正是行政主体间性的体现.行政主体间性的目标和网络型政府不谋而合,正是一张张行政主体网络,凝结成了更宽泛的行政生态环境;行政主体间性促成行政主体间精诚合作和协商对话.行政主体间性,基于宪政角度打破了上级政府的话语垄断,延展了治理主体的涵盖范围和实现了多元共治,维护了多元行政主体的公共利益,是行之有效的协调和弥合府际关系争议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政府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进而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本文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之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我国历来重视纵向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而对横向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关注甚少。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横向的地方政府作为互不统辖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争议有日趋增加之势。本文从法理、经济人、政绩、行政区划及行政级别角度对地方政府之间的争议进行解析,提出加强宪政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与民众参与、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协调、中央政府介入协调、培育非政府组织和借鉴国外经验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工会在女性群体维权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限制,其在这一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性化服务有所欠缺、信息掌握不及时、与社会沟通不够等,尤其在独身女性生育权方面作用不显著。为此,高校工会要完善维权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女性群体维权工作走向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日益凸显,诸多掣肘事件抵冲了政府间协作并影响合力的发挥,造成了非逆转性内耗并导致国家整体利益受损,府际关系亟需法政视野下的理性协调。立足于法治精神的整体治理是化解冲突的良策,着眼于塑造整体政府形象,整合共同目标以促进府际协同,鼓励地方政府不断的竞合以整饬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以有效服务民众。整体治理基于公平正义的宪政视野,重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统合各方力量将府际争议化解于萌芽状态中,从而构建各级政府动态协作机制;力求将非政府组织纳入治理主体从而实现多中心的和谐共治,是众望所归的整合资源及弥合府际争议的坦途,最终实现问题目标取向的整体协同服务民众。  相似文献   
9.
中央部委是国务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履行职责和承担任务分工。从整体性治理来讲,部分之间良性协作则总体繁荣,内耗不断会引发国家衰败;中央部委之间的管辖边界和职责交叉难以厘清,部门间争议由此产生。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中央部委带来机遇与挑战,要积极应对首都行政功能疏解,建构起行政机构间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其途径是:立法明晰法律关系,尊重中央部委的主体地位;明确各部委边界,打破部门主义和超越级别,协调部委间关系和整合各方利益;顺畅机构改革,建构行政部门间伙伴关系,在彼此监督和协作配合中互惠互利;分析部委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增强部门政策延续性和部委间的衔接,重归政府整体协同服务民众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条块基础在网络时代日趋落伍,僵化的管理体制难以弥合纵横交错的动态府际争议.斜向府际关系倡导"能量场"的作用,打破上级政府自说自话的垄断地位;重视行政主体间协商对话和信息交换,破除政府间一对一反馈困境,实现回应的多多互动;培养政府与社团乃至个人的共生价值观念.实现多元主体间全方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