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四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具体表现为:社会建设的总体环境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点由改善民生发展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发展动力是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质量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建设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建设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3.
和谐发展: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中国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发展的不和谐 :贫富差距过大 ,劳资矛盾突出 ,社会弱势群体增多 ,环境问题严重。因此 ,追求理性、公平与秩序 ,即和谐发展就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深刻认识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需进一步从哲学上加以阐释。那就是:唯物辩证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新常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基础,新理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党的执政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它的提出和实践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关注民生,强调“四位一体”,从多个方面表明党在执政资源开发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党的执政资源开发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关注民生,强调“四位一体”,从多个方面表明党在执政资源开发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谭桂娟 《新视野》2017,(4):44-49
2009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新共产主义"观念展开了研究,为我们认识"新共产主义"思潮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对个人思想的研究,鲜有把"新共产主义"观念作为一种思潮来进行总体研究。把"新共产主义"思潮放在西方左翼思想发展的历史中以及置于整个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中来看待,运用总体性方法,可以抽象出"新共产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张永光  谭桂娟 《唯实》2010,(6):20-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有历史发展阶段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其相互联系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主要是政党政治灌输为主的阶段和人民大众主动接受并内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必须实现由政治灌输向人民群众主动接受并内化的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则是不断解决和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