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洛 《北京观察》2003,(5):44-46
古都北京,有清一代,倚西山峰峦岗阜之雄奇,因地制宜,疏河湖,导泉流,营建三山五园,奠定了北京皇家园林之宏伟格局,然追源溯流,其蓝本盖出自江南名园之胜景。移天缩地置君怀清帝好园居,是从康熙开始的。被称为“红墙黄瓦黑阴沟”的大内宫殿,崇大辉煌有余,加上庄重肃穆,自然不是郊外依山傍水的园苑能比的。康熙于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两度来到南方后,江南风情深入脑海,回京后叫青浦(今属上海)人画家叶陶作畅春园图,康熙看了宫屋亭树、山环水绕如画的设计图,以为很好,即命他监造。畅春园(故园在今北京大学对面)原是明神宗母亲李太后之父李伟的园子,面积不很大,而  相似文献   
2.
<正>胡同的名字源于蒙古语,今天宏伟的北京创自元大都。讲"人文北京"的历史,莫尚于规划设计元大都的刘秉忠。时势造英雄。刘秉忠是应运而起的豪杰!秉忠年轻时遇到深有传统文化教养的忽必烈。蒙古宗族争夺大汗位使忽必烈依赖秉忠等行汉法。  相似文献   
3.
北京受到中外人士的喜爱,这不是偶然的。初来的人买一张旅游图就能看出,这城市四四方方,左右对称,正南正北。城中心有座城中之城——紫禁城,高耸兀立。四旁有棋盘状的大街,大街中又套着小胡同,多么整齐、规范!  相似文献   
4.
<正>姓金姓元?不少封建意识以为元好问歌颂蒙元,赞扬严实、张柔等世侯是为二臣。近人陈声《书钱虞山有学集后》说:"虞山(指钱谦益)于鼎沦社屋之后,反覆首鼠,……迹其文行,大率类于元遗山。(遗山)入元后所纂开国勋臣碑,极口赞谀,恬不知耻。"  相似文献   
5.
汉赋铺扬词藻,富丽炫耀,有似万花筒。此大汉国势伸张之反映。有言其思想贫乏,不亦过乎?对普通人提意见,尚且不爱听,臣下文人对君上讽谏,更不容易了,惟先歌颂,讲些爱听的。此铺述广博,堆砌词藻,而深邃的思想内容拳曲于华丽词藻之后,今稍探求,写汉赋四题。  相似文献   
6.
郝经是山西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不仅是通儒学的经学家、以刘备为正统的史学家,也是一位通纵横术、精兵戎的权谋家。  相似文献   
7.
道家三宗师     
龚自珍在《上清真人碑书后》中说:“余平生不喜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剿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其术至浅易,宜其无壤文渊义也。独于六朝诸道家,若郭景纯、葛稚川、陶隐居一流,及北朝之郑道昭,则又心喜之。以其飘飘放旷之乐,远师庄周、列御寇,近亦不失王辅嗣一辈遗意也。岂得与五斗米弟子并论而轻之耶?”  相似文献   
8.
三、班固《两都赋》在德不在险 首都博物馆前矗立着一块大碑,碑上镌刻着乾隆赋诗并书写的两都篇(帝都篇、皇都篇)诗。大碑四方形,四角攒尖顶,顶刻龙纹,下刻诸神像。我记得在永定门外南边不远燕墩见过它,我以为是从燕墩移过来的。某次,恰巧路过燕墩,大道西边的大碑依旧在,我奇怪怎么有两块相同的双胞大碑,后来看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才知道首博前的大碑是在永定门里西边地下挖出移来的。大概乾隆重视自己写的诗,想让人走到永定门的前后都看到它。这大碑的《帝都篇·序》说,“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险,则又巩金瓯之要道也”。这诗又说“金汤百二要在德”。在德不在险是这大碑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王紱是我們今年紀念的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是元末明初(一三六二年到一四一六年)的无鍚人,今年是他逝世的五百四十五周年。明史里有他的传記,說他“博学,工歌詩,能书,写山水竹石,妙絕一时”。說他作画很严肃,不苟作。他出外游覽时常在长廊素壁上淋漓尽至地洒笔揮写。他性格刚介,有人用錢来买他的画,他就拂袖而起。他看不起豪貴的人,有一次,在月下听到吹箫的,乘兴画了“竹石图”。第二天  相似文献   
10.
可能没有一块地方,曾倔牲过那么多作家、学者,他们在那里写过那么多作品。这地方就是宣南。北京城区宣武门南,明代原有宜南坊、宣北坊等四个坊,清代以来就渐渐把这一带称为宣南了。宣南原是北京的老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