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邓小平"三农"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农业思想的重大贡献和创造性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做好"三农"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优劣势分析,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提出来的全新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继邓小平同志之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指导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尾巴”、“公有制经济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问题依然突出。鉴于重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及成因,今后,要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设计,这既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农互动的历史任务。本文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背景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这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跨世纪发展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农互动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综合性农村变革,既具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又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变革,已经走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回首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