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对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严峻形势,如何提升对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治理能力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以“结构洞”理论为视角,对黑恶势力冲突行为的起因、发起过程、机制及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黑恶势力在冲突中的发起行为存在着向上行关系借“威”(自主性)和向下行关系借“势”(规模化)的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占据“结构洞”的有利位置以实现成功发起,整个发起过程受到面子、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拳打发起者、剑指响应者、整市场之乱和织法律之网等扫黑除恶专项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身份"为分析视角,以"雷洋"网络事件为切入,对网络事件的发生、发酵和传播过程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网络事件的生成具有明显的身份动员特征,包括身份识别、身份区隔和身份认同三个过程,具体运用了"装可怜""拉仇恨"和"提声望"等选择性身份动员策略,这些策略的实现既是"苦难""污名""标签""声望"等符号、文化、规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受到网络媒体的无形推力,更受到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重构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身份对于优化网络事件治理、明确不同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