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奕晶 《世纪桥》2010,(5):78-79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消除户籍上的不公平制度。这就要求在户籍与利益"脱钩"的前提下,以公平为基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改革,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要前提,否则,就无法真正取消城乡差别,实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是统领各项社会治安工作的系统之举。把握原则,明确发展方向是建设治安防控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要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必须遵循坚持法治的原则、科学高效的原则、整体协调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并且要有效适应动态社会环境的需要,把握好系统化、社会化、市场化、创新化、地域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3.
治安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高和适应能力强的通用治安行政人才,科学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塑造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治安学本科专业也需要建构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内容精新、注重能力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深厚的通识教育与宽广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等基本原则,努力体现治安学专业的特色,使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向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当今社会,人口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对公安工作和社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完善和加强户政管理工作的需求,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需求,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虽已初步建成,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是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的两大基本途径。社会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责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治理、整顿、改革、完善过程中,构筑保护正当、优秀、先进的道德人格的钢铁长城。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健全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6.
重点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服务现实斗争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人口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重点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必须提高管理意识,强化动态管理,完善管理机制,严密管理制度,耐心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各部门、各警种应协调配合,以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警察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导致警察身心疲惫的原因主要有警力不足,警察超负荷工作;非警务活动过多,增加了警察的工作量;人民的要求过高,增加了警察的心理压力;维权意识以及维权机构的欠缺等。休息权是人民警察的一项法定权利,保障警察的休息权是维护其合法权益。保护其身心健康,减少牺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当通过建立维权组织、增加警力、科学用警、完善休假制度等途径尽量保护警察的休息权。  相似文献   
8.
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责任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考核机制应当符合客观全面、简便易行、打防结合、整体协调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既要全面、统一,又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并据此奖优惩劣、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9.
塑造青少年理想的道德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当通过确立德育课程的精神要求、运用真正道德的德育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0.
郭奕晶 《世纪桥》2009,(17):79-80
社会通常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的行为原理来塑造青年学生理想的道德人格。这种在单一、封闭、强制的社会状态下较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在现今民主、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渐失成效。我们主张在确立青年学生道德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其道德能力及责任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