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专门协商视角下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需要积极建设系统化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系统化建设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展现专门协商特性的必然要求,因为它有利于保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实效性。针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转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协商主体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协商议题指向性和明确性不足、协商意见和建议深度和可行性不足以及协商过程随意性和形式化等问题,必须基于专门协商的严格要求,根据协商前、协商中、协商后三大环节的具体要求探索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系统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处理好规范性和激励性的关系,让每个机制在协商环节中扮演"恰到好处"的功能角色,而不是"各自为政",从而使整个协商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能够有助于实现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路径创新,从而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治理的理念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目标指向、开辟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创新视角并引导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发展路径。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却面临缺乏系统性、互动性和长效性的问题,难以满足国家治理的各种要求。因此,必须基于国家治理的视域,通过优化权力运行构建系统机制、落实协商民主构建互动机制以及推进制度化构建长效机制,从而实现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3.
紧随时代发展和改革步伐,学术界围绕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是界定了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将统一战线看作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机制、实践方式和主体力量;二是论述了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契合关系,认为两者存在目标、主体、方式、路径契合性;三是总结了统一战线对于国家治理的功能优势,指出统一战线对于国家治理具有凝聚共识、协调关系、扩大参与以及价值引导的作用;四是探讨了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的对策措施,包括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和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功能泛化、定位不明确、措施不精准等方面的不足,关键需要转变思维定势,找准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的任务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基层党建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了系统性的基层党建地位论、目的论、功能论、动力论、方针论和路径论。坚持以习近平基层党建思想为理论指导,必须认识到:基层党建是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基层工程、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基层党建的目的既在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又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而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根本目的;基层党建具有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功能;基层党建的动力来自于改革创新、责任主体的落实以及上级党委的积极鼓励和有力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精准发力、全面过硬,纪律严明、团结统一的方针;基层党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以及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中,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协商民主视角下分析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协商民主对于社会治理的实在价值,实现社会治理的有序性、包容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经历了初步发展、深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协商形式也从较为单一化逐渐发展为多样化,并且正不断实现着体系化。在此过程中,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在拉近人民政协与普通群众的距离、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方面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同时,70年的发展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形式带来了重要启示,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证协商形式不背离民主本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证协商形式服务协商内容;要做到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确保协商形式坚定正确的道路方向。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关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之一。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必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参与化;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催化剂作用,克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障碍;参考政府公共关系的路径.转变政府职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奠基、推进、巩固和开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依次是奠定制度化的坚实基础、开启制度化的强劲动力、营造制度化的和谐环境、构建制度化的完整体系。新型政党制度40年取得了伟大成就,明确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地位,概括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衡量标准,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功能。40年来,新型政党制度在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要坚持伟大思想的指导,要基于协商合作的精神,要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战略,要提倡借鉴有益成果与提供中国方案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