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判例法制度虽然是普通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制度,然而在两大法系日益融合的今天,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成文法自身的不足,我国建立自己富有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以成文法为本位,但亦存在着自己的判例法传统,这一历史事实无疑为我国建立判例法制度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养料。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中说,“从广义上讲,饥饿是指人们没有充足的食物,而饥荒则指由饥饿所造成的大量死亡的恶性现象。”①中国自古以来即多灾多难,关于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绝于书,此外还有很多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岁月,伴随而来的则是饥荒与生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79-2007年29年间《法学研究》上所发表的有关中国法制史论文的分析和研究,考察了这一时期这些论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法制史研究的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探索亦是很早就开始的,这在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的法治思想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法制建设中深受李大钊法治思想的影响,他的民彝理论和国家建设思想夯实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根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符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他基于国情的法治建设思想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实践基础,他的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