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焦点一:为什么要办世博会世博会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展示和促进创新。150多年来,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都希望借助世博会,一方面通过展示自己的创新以提升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利用世界各国互相交流的创  相似文献   
2.
陈云关于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思想崔玉斌,陈宇飞陈云同志是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主要开创者和决策者之一。他的利用外资思想丰富而又深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产生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主要是围绕借用外债而提出和展开的,但它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3.
一、大众文艺需求的社会背景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呈现加速状态,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已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舞台上,得以较平等地确认和实现,而且,也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开始拥有了选择和平等接受的权利。人们看待工作、生活、人生意义的角度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人们的文艺需求正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多层面化,他们的群体和个人的意志和欣赏品位,明确地体现为对多样化的文艺作品的需求。其实,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人们的文艺观念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展开,新文化生态的建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努力建构以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为导向,以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新的社会关系的新文化生态,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发展机制,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含义充分发掘出来,拓展更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提出的重大战略。本文全面解读了人文城市理念,并运用人文城市理念来观察、阐析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重大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特色元素与共性要素等结合上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非常郑重地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意味着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已经完全确定。这不仅延续了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实际上是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做了更大力度的强调。它表明了我们对文化深刻作用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与把握,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7.
陈宇飞 《人民论坛》2012,(33):50-51
中国今天的所有发展问题和深层的文化问题,都应该被放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现文化转型的历史重任我们的文化使命感一刻也不能消退和弱化在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部分,其主旨就是要强调文化是关乎人类心灵成长、精神构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方式,完成对人们的教化,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共同规律,也指出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文化教化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北京名人故居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名人故居,后人更能读懂读好北京的历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为了让这些名人再"活"上几百年,尽可能多地给后辈人以生活意味的启迪,为城市生活提供更丰富的滋养,应对名人故居的整体环境进行生态性的保护,并注重故居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低俗"文化现象,同时,需要从文化发展规律层面去认识反低俗的意义,尽量不要违背文化的真实演化规律,真正以促进文化繁荣为要义。在促进活力的大前提下,对低俗现象形成有效的挤压态势,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遗产是人类在劳动创造及与自然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和自然的复合体,其所承载的内容反映了特定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能力,因而其价值也就具有了天然的唯一性。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首先是文化景观遗产所依托、所蕴含的场地、场所、场景这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其次是应该如何将文化景观遗产有效纳入城市文化生态体系,使之成为我们新精神家园的有机构成内容,并真正完成其价值重构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