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役权的本质和存在原则是地役权的核心问题,而澄清地役权的核心问题是探讨在我国物权法中如何合理的构建地役权制度的理论前提.虽然现代物权和债权的界线有模糊的趋势,但地役权毕竟是一种独立的物权种类,有必要来讨论地役权的存在原则,以便得出地役权在现代的存在状态.地役权的本质和存在原则是一种动态博弈,博弈的结果就是使概念上的地役权和实际操作中的地役权达到一种均衡,一种和谐.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对传统所有权理论的冲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自于法国的“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区分出两种类型:购买所有权类型和购买使用权类型。所有权型分时度假对一物一权理论,对所有权的绝对性、排他性、永久性等特征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发展了传统所有权理论。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是我国当前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之一,理论上对此也多有纷争。从我国房地产登记的立法精神以及实践做法来看,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应当认定为以过错归责为原则的国家赔偿责任。在共同责任形态下,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的原理科学分配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形态。同时,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适当限制房地产登记机构的赔偿范围,并建立以专项赔偿资金为主体、以追偿和罚款所得为补充的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耀东  张瑾 《河北法学》2007,25(10):91-94
"凶宅"是指曾发生人为因素致人死亡的或地处异常地段的房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非源于主观感受.忌讳"凶宅"并非良俗,不能运用民法公序良俗原则进行调整."凶宅"应被认定为房屋的瑕疵,因隐瞒"凶宅"而为房屋交易产生的纠纷需运用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调整,并适用合同法规则救济买受人.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高校党的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耀东 《人民论坛》2023,(23):64-68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国家确认并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财产权利,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与秩序的基础性制度,其核心功能包括权利确认与保护功能、公示功能、服务功能等,其附加功能包括行政监管与宏观调控、征税、反腐等。就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身及其实施效果而言,应着力关切该制度的核心功能能否顺利实现,不能因附加功能产生溢出效用而削弱或者淡化核心功能,更不能片面夸大附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康熙之后的200年间,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是个地地道道的万驼之城。据可考的文字记载,清代的归化城拥有骆驼最多的时候达1.6万峰之多。辛亥革命前后,曾达到20万峰。那时的骆驼可没有如今潇洒,它们身负重任。说得夸张一点,在骆驼的脊背上驮着一座名扬四海的商城。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国的城市难化发展进程中,住房问题始终都是政府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一方面,高度发达的房地产市场为居民住房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空间,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水平;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普通商品住房的高资本性也注定有一部分中低人群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获得相应的住房。  相似文献   
9.
公有住房租赁权,是公有住房承租人在与出租人签订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后,对其租赁的公有住房享有的一定范围内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对于我国公有住房租赁权的法律性质及能否继承,理论与实务界存在债权说、物权说、物权化债权说等多种学说.公有住房租赁权作为具有物权特性的债权,属于财产权利,应当具有可继承性.公有住房租赁权继承人范围和顺位的确定应依照《继承法》并借鉴各地规范性文件.公有住房租赁权的继承方式应采取遗嘱继承优先,无遗嘱适用法定继承的原则.应从立法、司法等多层面,建构我国公有住房租赁权继承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商标的"反向假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在立法选择和法律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认定并禁止商标的“反向假冒”,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