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自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边民交往不断增加,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数量也逐年上升,本文从越南女性嫁入中国的原因、越南新娘的生活现状及中越双方处理两国跨国婚姻的法律法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询问初查对象与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所区别.具体体现在是否具有强制性、适用的程序规则以及被调查人的身份和权利。部分检察机关通过询问初查对象即获取了被调查人的口供,并存在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自由的现象,其询问活动也没有按照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要求进行。为了询问而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自由超过二十四小时属于非法羁押,通过初查询问规避法律限制性规定,则会架空《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讯问的规制。应当明确侦查机关可以传唤初查对象到案接受询问,但不得超过十二小时,询问初查对象所获材料不能作为被告人供述使用.如果询问初查对象过程中存在应当排除所获供述的非法取供行为.侦查机关之后讯问所获得的口供也应当排除。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证言收集与运用为中心的分析表明,心理学理论司法应用存在政策参考、专家意见和科学教育三种路径。政策参考路径侧重于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规则,分离了教育与应用两个阶段,虽然高效,但价值导向片面化,容易流于形式。专家意见路径着重发挥心理学理论在个案审查中的辅助作用,教育与应用得以统一。心理学专家意见难以通过最大个别化原则的检验,将之作为专门性证据的必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论证。科学教育路径希望提升公安司法人员专业化水平以应对专门性知识匮乏的困境,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尚需深入研究。为增强心理学的应用实效,需对三种路径进行整合,以人际互动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吸收心理学专家参与案件办理、开展实证研究,最终将成熟经验转化为取证规则。  相似文献   
4.
5.
《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疲劳审讯所获供述应当排除,但认定疲劳审讯成为司法难题,大部分学者主张明确疲劳审讯的时间界限并提出了不同方案。比较法的经验表明,损害了被讯问人的自由意志而非造成剧烈疼痛或痛苦,被作为非法口供排除的重要标准,涉及疲劳审讯时也没有例外。刑事司法高度依赖口供、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审判中立性有待加强,以及侦查人员在看守所内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控制犯罪嫌疑人的睡眠和休息,都是明确疲劳审讯时应当考虑的因素。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连续讯问超过12小时,24小时期间内不能保证6小时的连续休息的,可以视为疲劳审讯,同时需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陈苏豪 《证据科学》2023,(2):189-201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深化,跨境刑事证据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司法现象。证据获取与采纳的法律依据相互分离是跨境刑事证据的核心特征。因此,对跨境刑事证据来说,着眼于共通价值的证据性权利是一个更好的阐释框架,优于以制度差异为基础的模式对比范式。证据性权利具有联结取证程序与证据采纳、容许对规则差异实质解释、是制度性权利而非个人权利等特征。证据性权利反映了刑事证据法的趋同发展,根植于理性主义与权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需要和国际人权标准构建的产物。将证据性权利作为阐释框架,可以化解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存在的法律跨境适用争议。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证据性权利并对权利保障模式差异作出合理解释,可以提升他国提供协助的意愿。围绕跨境刑事证据及其衍生问题,理论界应当展开以“证据合作”为主题的比较研究,积极参与证据性权利话语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