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树立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西方政客和学者们宣称:“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是以法国或美国革命的理想为终点:虽然现实世界的具体政权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理想,但是它们的理论真理是绝对的,不可能加以完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即他们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魅力”,是他们与社会主义进行意识形态竞争的“一手好牌”。他们确实到处打这副王牌。前几年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反反复复打这个旗号,借这个题发难,呼风唤雨,制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的发展代价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晚年在探索"三个规律"的实践中,确立起以必要代价谋求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判断社会发展代价的根本标准;经济文化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困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必然代价,是为换取更大利益有意识做出的牺牲;凡是利大于弊、总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利益的必要代价就具有合理性,就要毫不吝啬地付出;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坚守"双赢"底线,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增强应对风险、减轻代价的能力,主要运用法律手段趋利避害,善于应用国际规则谋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探究和借鉴列宁晚年的发展代价观,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理论界悉心研讨而又众说纷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侧重于阐发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有利于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根据、条件和机制的系统论述。市场经济促进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深刻基础和突出表现,在于它比以往交往形态更有利于剩余劳动的创造,从而为社会提供了发展人的能力的自由时间和广阔空间。与此相关的,是创造财富的劳动体系、劳动能力、消费体系的多样化与普遍性;竞争机制有利于刺激人的创造潜能,鼓励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物化的社会交往则建立起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丰富的社会关系,促使血缘的地域的民族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转化。马克思既充分肯定市场经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又无情抨击市场经济尤其是西方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联系当代世界和中国实际全面把握马克思的上述科学思想,有助于深刘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用相关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发起了认识论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其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成果探究科学思维方式,将认识论研究重心转向主体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康德形象地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从哲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角度研究现代市场经济问题,总的着眼点是现代社会发展一般理论。研究这一课题,首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顺应这一历史大趋势,进入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以来,科学认识的思维机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认识论之谜。科学认识本质上是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不是科学创造思维唯一的或主要的形式。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审美逻辑等创造性思维诸形式。我认为,科学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形式是形象思维。唯有它具备心理学和哲学认识论根据,表现出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特殊规定性。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和哲学史,而集科学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康德和爱因斯坦类型的思想家更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事实均表明,在现代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优于自然经济、传统计划经济的高效率的经济体制。这就从哲学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论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为何具有高效率,它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马克思对待西方市场经济,一方面充满激情和义愤地抨击其与私有制相联系的剥削、异化、混乱与危机;另一方面充分肯定并高度赞赏其“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线,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主线的论点,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原理相悖;(2)西方哲学流派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传入中国,从传播过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开始就占优势。基于这两点,他们认为,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主线,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的突出亮点是,鲜明提出并且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矛盾论》是从理论上清算教条主义、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奠基的不朽著作。“两论”为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奠定了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石,奠定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及共性与个性的互相联结这两大理论支柱,从而精辟、透彻地说明了为什么要及如何做到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深刻领会其主旨和建树,对于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