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88例服刑犯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监狱委托对服刑犯人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下简称:司法鉴定)日趋增多。为了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避免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伪装精神疾病,提高司法鉴定水平,本文拟对服刑犯人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来源:1995~2001年期间首次在我院作的服刑犯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88例,资料完整,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修订版)(《CCMD-2-R》)。1.2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对88例鉴定案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  相似文献   
2.
社会在于交往,交往产生纠纷。一定的纠纷与特定的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同样的纠纷在溢出一定的地域边界之后,于解决的逻辑便有所不同。这其中的缘由在于纠纷之解决终究是一种权威的认同,特定的权威模型于固定的地域文化多有依赖。仅仅从法律的角度去评价纠纷及其解决并不总是有效。作为一种更加广泛的权威系统,法律及其规则在主要依赖规则交往的工商业社会中更能获得认同;而在非工商业社会,法律并不总是能获得认同,社会之交往更倚重嵌入共同文化中群体情感及惯习。是故,通过法律的解决需要充足考量个殊不同的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3.
寓言包括故事和寓意两部分,没有故事或有故事而无寓意都不能成为寓言。寓言怎样才能通过精炼、生动的故事,表达深刻的寓意呢?这便是寓言创作中的“寓意化”问题。寓言创作在寓意化上常见的不足有三种情况:一是虽称寓言,却无寓意;二是虽有寓意,却不深刻;三是寓意太“露”,引不起读者思索的兴趣。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宝 《北方法学》2017,11(5):17-29
传统上,对于民事诉讼法与民法间关系的检讨,多是从程序法—实体法二元论的角度、或者是程序正义等角度出发。以比较务实的观念来看,有必要对类似进路进行反思。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二者之间实相互交叉、互有影响,过于强调立场可能会冲淡、甚至遮蔽真实存在之问题。在诸如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证明责任分配、诉讼(消灭)时效等问题上均需民法与民事诉讼法通力解决。就我国正在进行的民法典编纂而言,不仅要照应到民事诉讼法的既有发展,也要能够回答、或者至少是最大程度减少二者间之立法冲突。  相似文献   
5.
离婚案件几乎是基层人民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的裁判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部分地反映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生态.透过法院的裁判文书,并结合所在地的社会情境,我们发现的是一个模糊的基层人民法院司法群像——冲突的身份,混合的功能.显然基层人民法院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这都是需反思的.我国基层法院的现有结构及运行模式都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美国贸易法中独特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人和企业获得援助的实体条件,程序规定及援助的具体形式。最后简要介绍该制度的效果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每年的年会较为集中、全面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热点、重点与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研究总体水平的一种体现.2013年年会的主题是“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透过对会议论文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新民事诉讼法施行一年多来所呈现出的变化、发展以及不足.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