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性,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拥有务实、包容、创新等文化特性,还具有反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民族凝聚力精神与品质。在历史发展中,岭南文化的凝聚力特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维护了岭南地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和安全。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中,岭南文化又将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凝聚力精神,铸就文化的新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高等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重要工程,更加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主动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在高等教育中,采取途径如下:改变部分高校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用"的认知观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注重授课效果,提升课程质量;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媒介打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综合国力重新崛起的征途中,碰到不少问题和矛盾,这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切实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建设人尽其能、各享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相似文献   
5.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一支华南人民抗日武装,这支武装队伍在华南抗战中严格遵照中共中央的外交原则,灵活运用党的外交政策,结合华南情况开展卓越的外事活动,营救了大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还协助英、美搜集日军情报,筹备盟军登陆华南的配合工作,使华南抗日部队威震南疆、蜚声中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通过各种载体焕发出惊人的民族凝聚力并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华民俗就是其载体之一。岭南民俗是浩瀚的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地方文化分支,它鼎承了母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凝聚力,同时又有自己浓郁、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覆盖了港澳两地。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港澳两地遭受到无数外来文化的威胁和压力,但在中华民俗凝聚力的维系下,历经千波,港澳与中国内地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成为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和一国两制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饶品良 《党的文献》2005,4(6):54-56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到1946年5月撤出除旅大外的东北地区,而全部撤出旅大地区则在1955年5月.苏军在对日宣战和驻扎东北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东北的交收问题成为中苏间重要议题之一,但国民政府的多次对苏交涉均处于下风。苏联为着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再延迟撤军,加上苏军的一些违纪行为, 终于激起中国民众的不满,1946年2月爆发了蔓延全国的反苏运动,国民政府由最初的始料不及到被动应付,并引起国际的关注。在反苏运动和国际压力下,苏联军队最终被迫撤出东北。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进驻中国东北的苏军未与中国政府商议,即以"战利品"名义,擅自拆迁了东北主要的工矿设施,搬运了大批物资财物,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多番交涉,但苏联一直坚持"战利品"的说法。1946年2月中国出现反苏运动,苏联在东北的劫掠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苏联依然拒不归还东北的日资设备,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影响了日后中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23年-1924年广州关余事件中的民众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于1923年-1924年的广州关余事件,由最初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单方面交涉,到后来孙中山在中共协助下,借助民众力量,迫使列强作出让步.在整个交涉过程中,民众介入所起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但以往人们多着重于政府问的交涉过程,对民众的作用较为忽略,本文拟对此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