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啸晨 《法制与社会》2011,(17):135-136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违法现象在审判前程序里时常发生,原因在于行使追诉职能的国家专门机关面临比较有限的法律风险,同时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因为他们处于被追诉人的地位因而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害。若要改进这种不太和谐的司法现状首先需要领悟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诉讼平衡理念,同时在我国的制度构建层面也要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职权进行进一步的制约,从而更好地保障处于被动地位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依然延续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表述,该原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价值导向可能发生微妙的转变,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进一步论证,从而更好地指导刑事诉讼立法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刑事司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中国边境地区跨国犯罪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糯康案"的发生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进程。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国家执法合作的必要性为出发点,从国际公约、区位特征以及各国司法现状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作出初步探索,在行文中也兼顾探讨湄公河流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立法构想,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刑事执法合作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