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综述了40%真细菌以及几乎所有古细菌基因组内存在的CRISPR位点以及细菌的CRISPR/cas免疫机制。主要从CRISPR/cas免疫的抗感染机制、特异性间隔序列的获取、crRNA的成熟以及免疫识别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成簇存在的、被短的重复回文序列所分割的非自身基因(CRISPR位点)以及通过类RNA干扰(RNAi)机制特异性地抵抗噬菌体及侵袭性质粒的二次感染。提出此技术在临床上用来抑制抗生素抗性质粒以及毒力因子在病原菌中传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延滨 《外交评论》2023,(2):127-154+169
随着全球环境及其治理的不断演化,全球环境治理出现了西方与非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共同体围绕共同知识与地方知识的争论。为此,本文借鉴“交互涵化”的概念和理论,尝试梳理和辨析这一知识辩论、涵化和再生产的过程,并结合相关实践的案例加以验证。基于关系理论主张的中庸辩证法原则,共同知识与地方知识是互融、互补且和谐的,涵化是社会知识再生产的重要路径。其中,知识辩论是推动涵化的核心力量。在单向涵化阶段,行为体间围绕他文化体的知识进入自文化体知识体系的可行性展开辩论,确定涵化的价值,实现知识学习。在双向涵化阶段,行为体间就生产包含自文化元素和意义的知识进行辩论,重视涵化的反思性,完成知识创新。在交互涵化阶段,行为体以塑造融合两种文化基本特征与优势的知识为目标开展辩论,彰显涵化的交互性,实现知识汇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构建呈现出明显的知识涵化过程。以国际组织为主的治理主体通过四场知识辩论,将以地方知识为内核的地方环境治理方式涵化为汇融地方性与共同性的全球标准。而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非洲绿色长城项目的发展证实了知识涵化与实践演化的相对同步性,知识层面的涵化塑造了共同体的学习、创新与汇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