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忠信教授在厦门大学所作的<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潜规则>的讲演,考察了中国司法传统的七大面相,并系统、全面、深刻、大胆地反思中国古代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现状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分析向我们呈现出中国司法的"七大面相"其实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津".要走出"范忠信迷津",必须摆脱以西范中、以中附西、以西化中这样长时期宰制中国学人的思维框架,认真考察中国社会秩序构成的基本原理,应将"三统说"即道统、学统和政统放到中国社会秩序原理的基础上来思考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算起,中国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漫长时间里,一直处在一种深刻的转型中,也就是从一种自然经济的封闭社会走向一种市场经济的开放社会。由于历史的时间差,中国远不如欧美迅速进入工业社会,近也不如日本步欧美之后尘,再加上缺乏强大的中央政府,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期的动荡和曲折。  相似文献   
3.
只要中国法学论者,甚或中国论者,开始对其生活赖以为凭的知识生产的性质以及其生活于其间的社会生活秩序之性质展开思考和反思,我以为,那一定是一种“自觉”生命或理论“自觉”生命的开始[1](P·7)。———邓正来引言2006年新年伊始,学术刊物《政法论坛》就怀抱学术良知立足于知识反思的立场,“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在第1期就集中刊发了全国各地八位青年才俊的八篇大作。①我同时注意到,这八位才俊除了魏治勋博士出生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法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制度转型与中国法学的出场主要涉及到现当代中国法学是如何出场的,需要从中国法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角度加以考察。中国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个知识部类被建构起来,意味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中国法学虽然受到了西方法学的示范性影响,但我们需要将中国理解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来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学体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推进与法治理念普及并未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基本内涵的清晰学术界定,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自主性维度的中国学术无法构建起法治的当代中国研究语境。因此,从政治背景、基本内涵、内在诉求、文化立基等方面考察并厘清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逻辑,进而从学术与权力关系的范畴追问作为承担法治建设任务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才得以形成对当代中国法治完整而清晰的学术认知与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6.
上帝、皇帝和人格平等--法治的文化心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格的构建范式的剖析,探讨了它们对拓塑中西方人格结构、民主法治进程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主流思想史著作中并没有法学的踪迹,当下法学界/人不仅没有意识到该问题,吊诡的是,当下学人反而写出各种法学史、法学制度史的巨著,这实质上是将现代法学概念投射到传统社会的臆想罢了,因此,有必要认真反思当代法学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性质。中国思想世界可分成子学时代、经学时代、理学时代和法学时代,历史性、世俗性、创生性和循环性是中国思想的特质,现代中国法学正是应中国社会进入到一个开放社会的形态之运以及中国文化人格结构进入到壮年时代之运而创生的新的知识类型,但要建构起法学思维方式还需要走漫长的路。中国学人只有建构起中国现代法学的思想系统,才可以说为现代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魏敦友 《河北法学》2006,24(10):166-169
晚清以还,中国社会秩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与之相应,中国知识界在正当化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开始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知识,这一运动至今已逾百年.通过对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社会科学知识的引进可以梳理出三个阶段,分别用梁启超、李泽厚、邓正来加以代表.百年来的知识引进运动,其内在逻辑是中国知识分子从盲目崇洋到主体突显的过程,因此在根本上也就是一个知识引进运动终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时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的邓正来先生发表了著名的系列论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从而引发了中国法学的巨大震荡。本书作者围绕《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并应邀在全国各地高校做了二十多次学术讲演。在进一步阐发、批判、推进邓正来教授法哲学思想的同时,又对中国当代法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法哲学思想新道统论。  相似文献   
10.
再评“法律信仰”——向许章润先生汉语法学的进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信仰是当代中国法理论述中的一种独断样式,它几乎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方式,它甚至渗透到人们对法律的一般言说中,本文认为,不对这种思维样式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批判,当代中国法理学就无法过渡到成熟状态,因此所谓的“汉语法学”就只能是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人们对法律进行理性的深入思考,因而它也无法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