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从明 《理论前沿》2001,(21):12-14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提示了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根本性的真理没有过时,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资本收入不能等同于剥削.  相似文献   
2.
在研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有同志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是,由股份制经营和信用制度为媒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占有,而是联合占有,这是否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准确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决定这一客观必然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对这个基本矛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过高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所谓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革命斗争,推翻反动的旧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改革,与上述解放生产力的革命当然有所不同。前者是根本改变旧社会的基本制度,表现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统治。后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但是,社  相似文献   
5.
论商品价值的潜在源和现实源及知识积累的乘数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课题。本文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把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区分为现实源与潜在源两个层次。前者坚持了科学的“一元论”,即认定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后者又如实地承认了“多元论”,即认为多种非劳动因素对同一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大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积累在价值形成和增值中的巨大作用,作了新颖的分析。最后,阐明了确立价值二层源泉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指导思想的确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鲁从明要卓有成效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根本的理论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真正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现代市场经济优势的新体制,而不是片面的市场导向的体制...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在当代仍然具有伟大的生命力。我认为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从特殊与一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识到《资本论》意义的多重性。 一、《资本论》首先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新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重要发展。学习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理论创新、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科学的发展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广大人民最关注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经济的两重效应与调控、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中的战略主导产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个难点探讨鲁从明我们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同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一起,作为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确定下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