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城市治理的几种模式,指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中国城市治理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改革中国城市政府、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管理机制;建立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处理城市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黄楠森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过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后来也一再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之所以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科学的发展,正是以党的基本路线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这说明党的基本路线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逻辑的和事实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与“和谐”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同时,也针对时下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实行过限是伴随共同犯罪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根据过限的范围,—般可分为质的过限、量的过限和转化的过限.目前学界在教唆犯实行过限的认定上提出了超出教唆故意说、未预见说和教唆类型区分说,以其中任何一种学说作为认定过限的唯一标准并不可取.认定教唆犯才在实行过限中的刑事责任应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理,以超出教唆故意说为基本原则,综合运用未预见说和教唆类型区分说予以应对教唆犯罪中实行过限的各种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6.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理论结果是前后产生了两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们经常把邓小平理论称做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我看来,今天不存在有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更不存在如何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发生至今已经80周年了,但今天我们仍然能明显地感到它的影响,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年来知识界一直在议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什么,它所形成的传统中今天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引人注目的一种回答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潮是自由...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国在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国的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不利于经济发展。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97年的29.92%,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研究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选择合理而恰当的城市化模式,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本文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城市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即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根本问题,但一般对文化作比较研究时多关注其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如人们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么,中西文化还有没有共同性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我在《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中发表的《唯物史观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文章中作了这种考察,认为天人合一(就其合理含义讲,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主客二分不仅不是中西文化的特殊性而恰恰是它们的共性,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认识上的分歧,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颇多歧见。这里,我想对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否就是人本主义?有的同志对探讨以人为本的来源和演变颇感兴趣。这当然是一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有意义的,但更重要的是今天人们使用这个提法时如何理解。根据今天人们的用法,我认为以人为本指的是人们处理和解决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