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4年,改革的大潮将周正蓉这位仅有初中学历的女性推上了商海的风口浪尖。她在担任乡镇企业——泸州市龙潭酒厂的会计科长时,便初显了她的聪明才智,财会管理工作被她理得井井有条,她以出色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 1987年,她被调整到泸州市中山信用社担任主任。这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在法国尚蒂伊多学科研究中心(Centrede Recherches interdisciplinaire deChantilly),举行了一次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汉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同欧洲(主要是同法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内容分三个方面:一、“哲学影响”,这方面提出的论文有《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伏尔泰与中国》,以及论述耶稣会士们如何看待和研究儒教和道教的文章。第二个方面是以“来自中国的艺术和科学”为题,讨论中国艺术和科学对欧洲的影响;其中《艺术家让·德尼·阿蒂雷(法国耶稣会士,汉名王致诚或巴德尼。——译者)及他对圆明园的描绘所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圆明园被这位传教士介绍到欧洲后,法、英、德、俄等国出现惊叹、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纷纷仿建中国式亭榭楼阁和宝塔。第三方面是关于“礼仪之争”问题的讨论;论文有《礼仪之争的政治和财政背景》、《新发现的有关中国礼仪的档案》等。会议总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想象的要大得多”。全部讨论会文献以《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驻北京传教团》为题,收入《启蒙时代的中国》丛书。《十八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是法国兰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德韦兹先生在讨论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这篇报告高屋建瓴,言简意骇,立论新颖,颇有启发性。德韦兹先生是近代史教授,所著《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和世界》一书,已编入《人类的演进》丛书。下面是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六年,英国巴麦斯顿政府和法国拿破仑第三政府组成联军,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历时四年,最后以腐朽无能的清朝政府兵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结束。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了一个历史不予饶恕的滔天罪行,即掠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一八六○年十月十八日在圆明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