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分子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西藏当雄县感染皮蝇蛆牦牛的背部皮下收集到三期幼虫113个,首先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之后提取DNA,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OⅠ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西藏当雄县感染牦牛的皮蝇蛆为牛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前者(85条)占样本总数(113)的75.22%,为西藏当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的优势虫种;COⅠ基因序列显示牛皮蝇和中华皮蝇的种间差异为10.8%~11.3%,同源性为88.7%~89.2%;牛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6%,同源性为99.4%~99.9%,中华皮蝇的株间差异为0.1%~0.4%,同源性为99.6%~99.9%。说明COⅠ基因是牦牛皮蝇蛆病病原种类分子分类鉴定的可靠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从西藏那曲地区旋毛虫抗体阳性藏猪获取膈肌组织,显微镜检查后采用人工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提取旋毛虫基因组,以旋毛虫(T.spiralis)和乡土旋毛虫(T.nativa)标准株为对照,应用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及大亚基RNA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产物为650bp,与T.spiralis一致。对西藏那曲旋毛虫分离株的5S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的旋毛虫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扩增到735bp的片段,与T.spiralis的相似性达到99%,仅有3个核苷酸不同,可以归为一类。结果表明,西藏那曲旋毛虫分离株应该属于T.spirali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