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3篇
中国政治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工青年艺术团不断地用自己饱含深情的歌,向打工者反复灌输着自尊、自强、自信的理念:我们进城来打工/挺起胸膛把活干/谁也不比谁高贵/我们高唱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2.
从“狱内矫正”到“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让在监狱接受改造的人回归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减低改造犯人的成本……中加“社区矫正”项目的试验意在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一切正直的好人,也许不可能都有她那样的学识,但应当都有她那样的坚忍与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护残疾朋友的合法权益,他长年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为使中国农村更多的百姓能够尽享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他建立了“乡村法律图书馆”。他不是律师,没有专门学过法律,他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一个盲人,但却被誉为“乡村律师”。他就是家住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东师古村的陈光诚。  相似文献   
5.
各地“首审”亮相法庭2005年5月6日上午10时,本刊记者来到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法院,旁听正在第三法庭公开审理的12岁少年李宾(化名)二次索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致残赔偿一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庄严的审判席上,坐着经当地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张建科。张建科是共青团山城区委副书记,多次参加与青少年维权案件的调查与处理。经山城区法院随机抽取,他成为李宾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原告李宾在诉状中称,2002年8月17日凌晨4时40分,不到10岁的他乘坐父亲赶的马车在市区街道上行走,与被告李燕明驾驶的无牌三轮摩托车相撞,他的腿部受伤。交警部门认定他的…  相似文献   
6.
再见,再飞翔     
早知道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纵然是最精彩绝伦的好戏也终有落幕之时。可是,在得知《人事与人才》即将停刊并应约作为曾经工作过的同志为她写上一段话时,我还是迟迟无法落笔。有太多的事、太多的感觉想写,生怕会有所遗漏,而此后却再也没有机会。1999年夏天进入《人事与人才》之初,我除了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写过一些人物报道之外,对人事宣传工作和编辑工作都是比较陌生的。当时因为主编“工作指导”版块的编辑被抽调去做其他事情,我受命帮助完成这一版块的内容。为了让我尽快进入状态,当时的老总找出了一大堆国家人事部和省人事…  相似文献   
7.
“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之前,外国作家的名字我就只知道一个高尔基。”冬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办公桌的一角,听到胡宏文先生的这句话,我不由自主就想起了前不久在《书屋》上读到的一篇文章《一代文学青年的苦出身》。虽然二者讲的是迥然不同的两件事,却都十分真切地令我感受到来自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执著与热爱,就像冬天里的阳光,弥足珍贵。第一次知道并记住胡宏文这个名字,是读到1996年2月由《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共同推出的一篇题为《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汨罗市中小学教育改革12年写真》的长篇报道时。在…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4日,一位着力于 创造智扮的年轻人——丁亮先生作客湖南文体频道《湖南名人本色》节目, 我们节选了这场精彩对话的部分内容。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青年才俊的成功, 绝不仅仅是一个神话—— 申奥成功:“其实是奥运需要我们,全世 界需要中国” 主持人:最近这一段时间,最难忘的经历应该是申奥了。 丁 亮:是。 主持人:当时你是在北京。 丁 亮:在北京,对。 主持人: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丁 亮:申奥的成功;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应该赶快去抓住这样一次机会,这给了我们八年的时…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6个月大时发的那一场高烧,以及10岁左右一次失败的手术,陈光诚将和他的母亲、妻子以及不到两岁的儿子一样有着明亮的眼睛;如果不是因为10年前自恃懂了点法律,并因此钻进了一只狭长的“牛角尖”,陈光诚将和他南京中医大学毕业的诸多盲人同学一样,做着按摩医生,过着一种也许不很富有但绝对平静无忧的生活。但陈光诚拒绝这样的假设,人生经不起假设,也不可能推倒重来。他惟一能确定的是:他是一个盲人,是共和国一个普通公民,他不健全,但很健康。他要讨回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公民(残疾人以及健全人)维护自己所拥有的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0.
杨子云 《法人》2004,(8):122-123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会面临许多问题,但其中没有一个是法律问题。”大卫·D·弗里德曼在他的《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引言中,开头第一句话就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学性质,这就是,法律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