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002年9月3日,《民主与法制时报》上一篇名为《恐怖的故事》的文章,讲述了两则耐人寻味的故事。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先生亲身经历了与我国两个市级领导的交往。其一是,我国北方某市邀请韩美林为该市做一尊城市雕塑,邀请者报出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鉴定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鉴定的启动,涉及到何种主体具有启动权,及启动权人对鉴定机构、鉴定时间以及鉴定次数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法院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司法鉴定启动权.这一制度不但不利于法院及时公正地审理案件,而且有悖于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制度.司法鉴定启动权设定原则是鉴定启动权与举证责任相一致;司法机关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具有无条件的鉴定启动权;法院具有对复核鉴定的启动权;当事人具有因疑义而启动鉴定的申请权.  相似文献   
3.
抄袭剽窃的侵权与违约双重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啸天  汤擎 《知识产权》2000,10(1):37-40
近年来,抄袭剽窃活动在我国有抬头之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揭露率偏低,制裁不力;二是著作权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势单力薄;三是出版者向抄袭者追究赔偿责任的权利未能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对抄袭剽窃行为的制约手段和制裁力度。笔者同时认为,抄袭剽窃之作一旦得以发表,抄袭剽窃者就必须承担侵权(侵犯著作权)与违约(出版合同违约)的双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抄袭剽窃行为是指把他人智力成果据为己有,并用自己的名义发表该作品的行为。剽窃与抄袭两者含义略有不同,江建名先生认为:剽窃与抄袭意在微殊,但一般理解为:以多少改变形式或内容的方法,将他人作品全部或部分作为自己的作品加以发表的行为。而抄袭则是剽窃的一种直接手段。”①因此,抄袭与剽窃行为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非法地将他有的智力成果占为己有。抄袭剽窃行为古已有之。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形成的年代,人们对抄袭剽窃行为只能给予道德上的谴责。然而,《著作权法》在我国已颁布多年,抄袭剽窃行为却屡禁不止,其中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汤擎 《法学》2002,(12)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单身女性享有生育权的规定不仅与我国的《宪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法律相冲突,更是以牺牲下一代人的权利为代价满足当代部分人的需求,不符合人类发展中的代际平等原则。因此,单身女性不应当享有生育权。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立法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通过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规范;通过社会保障法的修改,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正处于初创阶段。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呼唤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根据我国国情,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而这一正确方针的实施也会遇到大量十分复杂的困难。所幸的是,我国《劳动法》的颁布以及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从学理上讲,“非法聚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所精心策划的一系列非法聚集事件具有明显的规避法律的意图。笔者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非法聚集的本质、特征以及如何区别对待参与非法聚集的人员。  相似文献   
8.
试论个人数据与相关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人数据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 ,个人对该数据享有无可争议的所有权 ,其他相关人只有享有受限制的使用权 ,个人数据具有鲜明的法律特征。因此 ,必须明确个人数据所有者与相关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个人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