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个人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心理学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流派,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未70年代初的美国.詹姆斯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概念,进行了大量关于超个人心理现象的研究,并且与学院派的实验心理学家们进行斗争,以捍卫超个人心理现象的研究.詹姆斯的思想为超个人心理学提供了思想源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自创立之始,就与诠释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到当代,更是出现了两者的融合,即形成了作为一种共同取向的诠释学精神分析。尽管诠释学精神分析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体系和理论,但在核心概念、理论模式和基本观点等方面达成某些共识,已初露学派端倪。诠释学精神分析学家把精神分析视为诠释学的一种形式,主张精神分析不处理那些可以说明的事实,而是处理那些只有通过理解才可以得到的意义。他们把患者的梦、联想、动作倒错等看做是其创作的"文本",借助解释寻求意义,以此达成对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解读英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沃德是英国最早的机能心理学家,他坚持心理的主动性和统一性,强调心理的活动和机能,确定了英国早期心理学的机能主义方向。他的学生斯托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心理意动说和麦独孤提出的策动心理学都是属于机能心理学的范畴。英国早期机能心理学 德国意动心理学对英国心理学影响的产物,也是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兴起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到反精神病学主张的提出——莱因存在精神病学说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因本是英国名的精神病学家,他把传统的精神分析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存在精神病学,从而成为存在分析学的当代主要代表。他提出要将精神病患的特殊经验置于“在他世界中的存在”的前后关系之中来理解,并由此出发,进一步考察了精神分裂性个体的内部自身世界和外部关系世界。前探讨的是分裂的自我,后探讨的是自我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不过,最终他走向了反精神病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是现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其基本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以及社会文化学派等各自对儿童内在心理世界的理解、对心理结构的理解、对心理发展动力的理解以及对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类型说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伯格把道德发展中的他律与自律称为道德判断的两种类型 ,道德类型说是其后期理论的重要发展。称尔伯格对道德判断类型的探讨包括三种主要方法 ,即发展类型方法、亚阶段方法和理想类型方法。理想类型方法又包括理想类型的内涵、他律与自律类型的区分标准以及道德类型的测量方法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以来,精神分析运动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循着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内部发展路径指的是,精神分析内部的不断分裂与重组、演变与发展.其逻辑线索是,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外部发展路径指的是,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精神分析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     
<正>新文学的本土化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仅是文学内部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前半叶,就有"学衡派"、上海十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战国策派"等从文化思想角度进行相关讨论;近年来,随着"新儒学"在海内外的兴盛,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领域对本土化的强烈吁求,人们对文学本土化问题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励,思想的空间也被极大地拓展,参与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学者越来越多。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显然,这一潮流不是人们无聊的谈资,而是有深刻的必然性和复杂的内涵蕴藏其中。遗憾的是,虽然思想文化、社会人类学等领域对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已相当深入,并对文学构成了丰富的资源启迪,但总的来说文学界的回应却比较迟缓,特别是在理论的深度和介入的广度上都有所不够。这是我们展开这次讨论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10.
莱因本是英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他把传统的精神分析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创立了存在精神病学,从而成为存在分析学的当代主要代表。他提出要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经验置于“在他世界中的存在”的前后关系之中来理解,并由此出发,进一步考察了精神分裂性个体的内部自身世界和外部关系世界。前者探讨的是分裂的自我,后者探讨的是自我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不过,最终他走向了反精神病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