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8月2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这部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的法律被认为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共6章35条,在总结我国民间调解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和原则,调解组织形式和调解员选任,调解的程序、效力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本文拟通过分析 《人民调解法》的立法背景和其现实意义、突出亮点及对其具体内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对《人民调解法》务文中存在瑕疵的浅见等方面来探讨《人民调解法》的相关内容,以期对该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把握,为觅寻人民调解完善之途径奠定基础,进而为“大调解”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建设的30年,也是云南省高校法学教育高速发展的30年。和我国的法学教育同步,我省的法学教育从恢复、重建;快速发展到完善创新,迄今已走过了艰苦而辉煌的30年历程。回顾历史,让我们深刻反思;回顾历史,让我们充满自信;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我们明天创造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95世妇会和“北京 10”为我国广大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为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分析探讨健全我国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完整法律体系,最终促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本文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大理民族自治地方为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建议,以弥补现行不合理的单一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三)》),内容涉及近些年围绕婚姻法的热门话题,如无效婚姻、外遇、亲子关系、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房产所有权、夫妻债务等方面。因而,《解释三》在更具司法操作便利性的同时,也因其对传统婚姻家庭的冲击而备受争议。本文欲借此契机,对该解释的具体条文发表浅见,以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就该解释进行征求意见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行政法的理论,分析了高等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行政主体地位、行政相对人地位的双重身份,以及各自的权利义务,为高等学校的行政法制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村规民约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式之一,其本身并非法律,却可以弥补法律的一些不足,有时候甚至能达到比法律更好的效果.本文就村规民约进行分析,以期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认识,使村规民约更好地为规范范围内的村民们服务,在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知识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组织以及各相关国家基于不同的理念以及利益考量,在传统知识的保护方面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是否将传统知识纳入知识产权法的框架,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马太效应”体现出的经济原理,私法的价值理念以及洛克的劳动财产理论出发,论述以知识产权法来调整和保护传统知识的正当性,试图为传统知识搭建一座通往知识产权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善意救助良知的反思 自古以来,助人为乐、帮扶弱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2006年"南京彭宇案"、2009年"天津许云鹤案",以至2011年"小悦悦事件",极大地触动了社会公众的良知神经.在这些案件的背后,更多的是衬托出一个社会良心所遭受的质疑.人们对道德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困惑,继而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怀疑、否定.这种趋势将"直接挑战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动摇人们的道德理想,困惑人们的价值追求".①长此以往,传统道德推崇下的善意救助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而遭到漠视,弱势群体会因在道德层面缺乏帮扶而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然而,迄今为止,对此不利的处境并没有相关制度措施予以缓解乃至摆脱.可见,制度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将会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当有效的渠道得以表达,引发对人类相互帮扶与关怀的漠视,使传统的社会美德消亡在缺乏制度呵护的环境中.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孕育下的善意救助所凸显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命力并未消亡,尽管其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萎靡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