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志军 《人事天地》2006,(10):40-41
克林顿在任美国总统时曾给他写信,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比克赫尔茨,曾由衷地赞叹:“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财富”。他就是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周扬便坐在家里,天天念叨胡耀邦同志是否能够看到他的陈述。他后来始终没有得到胡耀邦的回音,却总是在晚上听到胡乔木的声音。胡打来电话中,催促他作出公开检查,令周扬睡不安宁。这情景让他的夫人苏灵扬非常不安。“小胡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正如我们有时对历史的感觉来自于具体的细节一样,我们对于10年之前发生在中国南方的这场特别政治举动的思考更多停留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变化点滴之中。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这次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伟人的影响,更多是体现在普通公民的心灵深处。 在中国政坛上,凭借独特的权威,在特别的场合,在特殊的时候以特别的方式阐述在今天大家看来显为常识的道理,并一举结束在认识层面的争论,此举都可谓空前。而南巡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家威望和大众的高度认可,也同样让后人惊奇。 伟人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他告诉我们一些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而伟人之伟大也往往在之后,在更长的时间之后,才能让后人慢慢感受。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个特别报道的重要理由。 谨此纪念邓公,并表达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5.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左”的东西就抬头了。民间议议纷纷。有人说:“听说改革开放要收一收,该抓抓阶级斗争了。”有人说:“知识分子的尾巴又翘起来了,还是毛主席说得对,得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  相似文献   
6.
除少数贫困家庭以外,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不再是如何增加智力教育的投入,而是如何增加非智力教育的投入。培养一个具有健壮的体魄、开放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的下一代,比单纯培养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更为紧迫。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同学校教育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侧重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有阳光性格的形成。生活中科学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事例很多,我们有选择地从一些介绍教育子女成功经验的出版物中摘编出部分内容,读者可从这些经验里获得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7.
凌志军 《政府法制》2008,(21):60-62
1982年第一天里发生的事情真是令人百感交集。党的中央委员会再一次颁布关于农村的新的文件。这是人民公社历史上很值得注意的一页,共计5600多字,11条,内容既广泛又现实,甚至还能列举出若干方法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然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个文件的关键所在,是承认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境外的媒体至少一百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是非太多的国家,90年代给予我的一个教益,是不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是非。人各有志,也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另外一方面,自己不赞成的东西,未必没有存在的根据。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当然怀着纯粹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但是我特别希望摈弃情感上的偏见,客观平和地对待那些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又希望以  相似文献   
10.
回看“南巡”后的第一个10年,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征。这10年的中国,在政治方面.没有左右摇摆;在经济方面,没有大起大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种局面,那就是:我们终于不再折腾了。这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让我们自己人惊叹:过去几十年,是人家不动荡而我们动荡;最近这10年,是人家动荡而我们不动荡。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持续稳定”是比“大跃进”更加令人激动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经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从那时以来的10年已经证明,这对国家的进步有好处。当然,“不争论”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分歧,而是在于,在一种尚未建立充分民主的环境中,解决众人间存在的纷争,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行动方针,使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公民的生活,这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懂得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更深更远地理解邓小平本人一生的沉浮,以及他给我们后来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