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集中主要精力首先把农业搞上去的战略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安徽最早创造了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领域中的自主权问题,因而走在了第一步改革的前面。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使整个农村改革深入到流通领域。安徽农村在第二步改革中也  相似文献   
3.
为了结束海峡两岸分裂局面,实现台湾同祖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针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决定自己的方针。一、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抗日战争中期,他发动并领导了从延安开始的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写了非常有名的整风三文献,深刻地论述了党风建设理论,指导那次整风取得了胜利。重新学习他的党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结合当前实际,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毛泽东的党风建设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具体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八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式确立。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适应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相联系的“十六字方针”,标志着多党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党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开拓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阶段。其最鲜明、最突出之处,是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具体回答了党在执政条件下来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刻揭示了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标准和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关于总揽全局、改革的目标模式、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等10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一、"以人为本,为民发展",二、"四位一体,全面发展",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四、"自主创新,持续发展",五、"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也是对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五十周年。长征之所以能从挫折中走向胜利,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错误路线,执行了一条以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