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马克思国家理论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之中,其蕴含三个方面的伦理向度,即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虚假共同体"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正义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异化关系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自由的伦理向度;在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异化的批判中提出了国家民主的伦理向度。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包含这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当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是马克思国家理论最生动的实践,国家也要有道德,并履行好道德职责,这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国家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崔聪 《理论导刊》2021,(3):112-117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深度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爱国主义表达日趋复杂化,必须在复杂性视域下对网络爱国主义及其发展进行整体性、非线性和系统性审思。当前,网络爱国主义面临多元思潮冲击引发认同危机、资本逻辑渗透扰乱话语秩序以及法治建设滞后弱化理性生成等发展困境。对此,应当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网络爱国主义的正面引领,在德法共济中实现网络爱国主义的良法善治,在虚实同构中推进网络爱国主义的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3.
崔聪  张励仁 《理论导刊》2020,(1):112-117
在网络新媒体赋权和"互惠性"利益诉求驱动下,"网络民粹主义"持续滋长,并且耦合其它社会思潮衍变新形态。"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仇视精英、解构权威,造成社会分化和对政治国家的"拒斥性认同",割裂了爱国主义的"整体之爱";形塑想象的"中心地区",排斥"他者"和"他国",生成"狭隘和盲从"的爱国主义;侧重问题批判,只破不立,煽动群体非理性激情,阻碍爱国主义美德的适度表达。对此,必须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净化爱国主义情感表达的网络空间环境,正视普通民众权益诉求,并且借助规范性力量,引导爱国主义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更是关涉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从历史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含追求“温饱型”“小康型”以及“幸福型”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度。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深层主题,激发美好生活的主体动力;以变革社会生活为内在追求,符合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以超越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构筑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契合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了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