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羲实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坚持修正理学与发展实学的统一性,坚持经世致用与民主启蒙的统一性,坚持研究史学与创立实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中庸新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 ,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是中国人的灵魂 ,庄泽宣先生以为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1)胡适以为“中庸的哲学 ,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2)柳诒徵先生指出 :“儒家之道 ,具于六经……其说最高的是中庸”。(3)戴逸先生也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概念中 ,“首先是儒家的中庸”。(4)上述大家所指认 ,都把中庸视为儒学的根本 ,并认同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也正是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庸 ,指出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 ,一大功绩 ,是哲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的仁礼和谐型与墨家的兼爱和谐型两大社会和谐思想理论对什么是和谐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诸问题上提出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系列思想观点,其一系列同异点上包含了不少可以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汲取的有益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群居和一之道"是一个社会和谐的思想体系。荀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礼义相分为根本途径建立一个"至平"社会的设想,同时,辅之提出了其余一系列包括乐以定和、政以裕民、公正无偏、互敬互爱、君贤国治等的途径手段,从而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将本体之和与社会之和、外在规范与内在熏陶、政治与经济、君王与百姓有机统一起来的传统社会和谐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中的许多思想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历史任务。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重要的动力和途径。本文认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传统社会和谐论与现代社会和谐论具有八个方面的同一性和八个方面的不同性,把握这些同与异,有助于辩证地处理继承与超越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所谓积极合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种以个人利益第一,他人集体利益第二,以个人利益为首要价值标准,同时兼顾他人集体利益的价值观,是一种先已后人,又私公兼顾的价值观。它与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同,也与一心为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的极端利已主义不同,也与视利已为全部目的、利他仅为手段的“合理的利已主义”不同,合理的个人主义由于其行为的首要价值标准是个人利益,因此它根本上属于个人主义价值观范畴,但这种个人主义它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个人第一的前提下,又考虑到了他人集体的利益,因此,它具有积极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其主要的思想观点围绕着如何实现当时社会发展和百姓生存而展开,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又颇具价值的发展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计财的发展论,拯民得民的民本论,中庸协调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朱舜水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民本和谐论、权力和谐论和儒教和谐论三大层面。朱舜水的社会和谐思想具有时代性、深刻性和切实性的特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和谐思想与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社会和谐思想实现了传统社会和谐思想从等级性和谐到平等性各写等的八大超越,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超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