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3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为广大市民搭建了实现艺术梦想的舞台。其间,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联络、协调、服务艺术家的桥梁与纽带,积极发挥整合文化资源、联系文艺群体的优势,致力于架通“政府——艺术家——社会需要”之间的渠道,推出“上海市文联百名艺术家进社区文化服务活动”,组织艺术家走基层、接地气,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
松江有“上海之根”之称,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自2006年,素有“画绣”美誉的松江顾绣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松江古戏乐“十锦细锣鼓”和民间舞蹈“舞草龙”也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遗名录。这些民间艺术传承至今,发生了怎样的流变,又面临怎样的困境?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松江进行了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3.
4000年前,河南东部王油坊的先民经过千里迢迢的跋涉,迁居到上海松江的广富林地区,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还与广富林原住民一起创造了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广富林文化”,将上海的“移民文化”向前推了4000年。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皖北地区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方法对皖北地区红色旅游景点的译文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选择""生态理性"和"事后追惩"理论提出改善皖北地区英译局面的措施,建立译前考核选拔机制、译后译者奖励机制及红色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多向反馈体系,从多个...  相似文献   
5.
在探寻城市文脉的进程中,带着浓郁海派风格的上海民间文艺,以生动的主题和鲜活的情趣,表达了广大市民求吉纳祥的精神需求和朴实清新的审美理念,极大地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