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是在长征过程中,党实现了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的转变,开始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大问题,开始在政治上由幼稚走向成熟。实现这些重要转变、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标志,就是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长征期间召开的会议,按规格可以分为中央一级的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如各中央局、各省委、各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之中,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其重要内容,军事辩证法则是其理论首创。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辩证法思想,这既奠定了其哲学底蕴,又彰显了其特色优势。可以从政治与军事,军队与人民,国防与经济,精神与物质,数量与质量,继承与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工作队、战斗队、生产队等8组基本范畴分析切入,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辩证法内核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及实践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拓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视野,挖掘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军事家”这一称号,对他而言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邓小平晚年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军人”、“真正的专业是打仗”o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担任红7军、红8军总政委,后来又担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等职,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方案中邓小平是元帅的人选之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此,中共中央有如是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他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5.
韩洪泉 《党史纵览》2017,(12):27-30
<正>萧克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纵观其数十载革命生涯,策马立功勋,提笔著妙文,居功不傲,宠辱不惊,终能享百岁高龄、传百世芳名,成为共和国将星璀璨的云幕上亮丽夺目的一颗。萧克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试述其奇人、奇情、奇才、奇书数端,重温将军传奇生涯,重沐将军高洁品格奇人萧克早年投身革命,戎马征战半生,其阅历之丰富,在开国将军中亦不多见。他是真正的"老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6.
拒绝沉默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不是羞怯或者天生木讷的话,便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智慧,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温柔,一种绵绵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洁的美丽。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力度,一种坚韧,一种成竹  相似文献   
7.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总体而言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社会功能愈加彰显。长征纪念活动既是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一种仪式和象征,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全国抗战时期,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有力支援。这一支援工作,就内容而言是全面的,就时间而言是全程的,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鉴于上海的优越条件和特殊地位,其支援工作对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具有其他城市和地区难以替代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展开和延伸,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第二个重要成果,它不仅指导新时期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基点首先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其理论基石;其次,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和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需求的回应,转变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奠定了其实践基础;再次,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全局与局部、国防与经济、数量与质量、精神与物质以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等若干重大问题和基本范畴辩证思考,奠定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总体基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早已有之的事物。近代以来,由于"得风气之先"的诸多优势条件,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在历次革命风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它们的斗争才更具有真正的革命色彩,更具有了解放自身和变革社会的巨大威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社会组织团结奋斗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