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王伟  刘喜涛 《求索》2011,(8):245-247
明清两代士大夫对方孝孺的评论和追忆持续存在,其有一定轨迹可循。从永乐到正统初年,对方孝孺的评论是政治的禁区。天顺朝后,对方孝孺的评价逐渐被朝廷默许。万历年间,对方孝孺的评论成为士大夫的焦点话题。明清易代之际,对方孝孺的追忆具有回归建文政治的寓意。清代对方孝孺的评论主要集中到方孝孺的"忠义"观。通过对明清两代有关方孝孺评论的走势分析,可以透视出士人和朝廷评价标准和视角的差异,以及在差异中的相互渗透和博弈。  相似文献   
2.
刘喜涛 《求索》2014,(7):153-157
以明代中朝封贡关系为背景,考察明代君臣的天下观。明代东亚封贡体系以传统的正统观为前提,天下观念由“天下一统”的传统“单-世界”向“多个中心”转变;在封贡功用上,由原来的侧重政治礼仪向经济、军事、政治多元并重方向转变。具体表现为:朝鲜王朝在政治正统性上依托以明朝为主体的封贡体系;进而利用与明朝的关系确立其在周边国家中的“小中华”地位;同时借助明朝的军事保障其在封贡体系内的安全。通过对封贡体系运行的史实阐释,可知朝鲜极力维护与明朝封贡关系的原因,即明朝的传统汉文化圈的吸引力是朝鲜积极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因素;以“小中华”自居的心理优越感是朝鲜维护封贡关系的重要因素;以追求朝鲜王朝自身利益及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其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喜涛  赵轶峰 《求索》2010,(10):241-243
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帝王,其对朝鲜影响亦颇深。在考察中朝两国史料时,可以发现两个迥异的万历皇帝形象。在中国史料中,万历皇帝消极怠政、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对明亡负有重大责任。在朝鲜史料中,万历皇帝是被视为君父,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记述主体的价值立场、当时中朝关系的基本格调、朝鲜王朝君臣的文化认同等。  相似文献   
4.
中日、俄日岛屿争端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了中日多年来维持现状的默契,双方围绕钓鱼岛问题,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以及政治军事领域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同样,俄罗斯和日本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也开始升级,俄总统登岛宣示主权,日本坚持把四岛全部归还作为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前提。中日、俄日的岛屿争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因素交织下,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中日、俄日岛屿争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实际占领与国际法理的矛盾冲突成为解决双方岛屿争端问题的最大障碍;岛屿争端已经超越本身范畴,成为维护国家荣誉的象征;中日与俄日岛屿争端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识形态中,国际势力的渗入会对争端的解决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双方均衡实力无法打破的前提下,短期内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现状,搁置争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