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7月19-23日,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项目分领域研究设计讨论会在京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谭琳出席会议并讲话。谭琳指出,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对中国妇女发展、中国妇女地位的状况的一次全景式快照,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18-19日,第六届东亚妇女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妇女的机遇、挑战和行动”。该论坛由全国妇联主办,北京妇联、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全国妇联交流与合作中心协办。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出席欢迎招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15-16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各地妇联组织的有关专家学者约一百二十人参加会议。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话。谭琳指出,经过三年多的深入研究,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开发工作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基于调查数据撰写的百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20—21日,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与性别平等”为主题的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佩云同志出席会议。安徽省省长李斌致辞,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甄砚主持开幕式。来自妇联系统、各地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代表20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9—30日,全国妇联、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共同举办的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20年理论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向会议发来贺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顾秀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6月9-10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妇女研究论丛》主编刘亚玫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钱学军在研讨会上分别致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的特点和互联网的特点共同决定了老年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不同形式的老年教育和互联网具有不同的融合模式:非正式老年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表现为闲暇教育,正式老年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表现为远程教育。二者的融合对老年教育的内容形成了新要求,提升老年人的网络素养成为老年教育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作者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22—24日,2011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在回顾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讨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正>妇女受教育水平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同时,教育也是一种赋权工具,是妇女地位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提高妇女的经济、政治参与水平,改善妇女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通过妇女教育获得的状况及变化、妇女继续教育状况及变化、教育获得的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及成因四个方面来考察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妇女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