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中 《思想战线》2000,26(5):130-136
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的贯彻执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选举自治机关过程中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其二,自治机关的立法过程;其三,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协商、监督、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其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司法机关的执法过程.云南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使汉族中的经济趋于统一。首先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制的统一。东周后半期,封建领...  相似文献   
3.
尤中 《思想战线》2006,32(3):19-22
历史上云南曾有过一条水陆交通线,即通往今天境外越南的红河航道。这条航道自先秦至元代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史书对此有不少记载。红河航道的商业运输至唐朝时期(618~907年)繁荣发展到相当高度,可以由今越南河内北上,入今云南东南部、南部,转陆路交通路线,北上至今昆明,再转西折至今云南西部、西南部,入今缅甸境内,更北折西入今印度,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水陆交通路线。同时又可自今昆明陆行北上,入今四川,更达中原。  相似文献   
4.
夏朝的建立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及与周边民族群体的关系尤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在其统治区内,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群体、部落,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5个区域。从夏禹到夏桀,夏王朝的统治长达472年,华夏民族正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跨于中国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连接地带的古老民族。在中国元、明、清王朝先后统治的640年间内,中国境内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社会发展等情况都有所不同。今分别加以概述。(甲)民族名称和分布区域状况自唐代以来,傣族即自称为“傣”。但其他民族对傣族则不作此称呼。元、明、清  相似文献   
6.
(一) 麓川地名,首见于元朝时期。《元史·地理志四》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金齿等处宣抚司(驻今保山)说:“麓川路,在茫施路(驻今潞西县芒市)东(按,应为西)。其地曰大布茫,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培,皆白夷(按,傣族)所居。”麓川路东部的茫施路大致相当于今潞西县;北部的平缅路基本上为今陇川县。则麓川路即今瑞丽县,地域范围比今瑞丽县稍大。时金齿宣抚司所辖六路一赕,居民皆以“白夷”(傣族)为主,元朝用当地“白夷”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各路土官。及至元朝末年,麓川路“白夷”土官思可法,起而兼并邻境其他土官的领地,企图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元史·本纪》说: “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六月丁已,诏以云南贼死可伐盗据一方,侵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从距今800多万年前的禄丰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从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族群到今天50多种民族,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该文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整个过程。作者认为,这个历史过程的时间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各民族都曾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做出过贡献,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经受了复杂历史坏境的考验。中华各民族的这种兄弟感情是深厚的,是牢不可破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侗语诸民族是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基于历史上的政治原因,壮侗语诸民族中的另一部分近亲集体,却成了当今中国境外、其他国家境内的民族。一、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中期的北京猿人、兰田人,晚期的柳江人和来宾县的麒麟山人等,都是中华各民族的祖先。至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今中国境内已经出现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北方草原地区狩猎游牧民族的文化;黄河流域一带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稻作民族的河姆渡文化,等等。这些不同系统、各  相似文献   
9.
从公元一二四○年蒙古帝国派兵入吐蕃境至公元一二八三年元朝招降贵州境内的“九溪十八洞”,其间经历四十三年之久,西南各民族中的一些主要地区才基本上被征服.征服的时间既有先后,各民族地区的情况又不尽一样.蒙古帝国和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先后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最终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较之过去有所发展变化.(一)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的设置蒙古贵族们先后征服西南各民族地区之初,为了使他们的统治能够在既是多民族,各民族发展又不平衡的西南各地稳定下来,采取了保留各民族内部原有的政治结构不变的办法,使各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复长其民,仍领其地.为避免征服者大民族统治阶级与被征服的地方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乃以各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万户、千户、百户,依旧统治他们原来统治的地方.万户、千户、百户本来是蒙古族中的一种政治、军事组织.蒙古初起于北方之时,其内部的氏族、部落组织依然存在.各氏族、部落的成年男子在军事活动时都是战士,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而部落贵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明王朝在元代所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上,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适应该地区具体情况的措施,包括设置布政、都指挥、按察三司;建立和健全土司制度;大规模的汉族移民垦殖以及改土归流。文章对这些措施实行的地区和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概述。作者指出,虽然这些措施具有民族压迫、民族剥削的一面,但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各少数民族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西南地区更加稳固地统一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