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稚庐 《春秋》2014,(4):45-46
正过去我家世居大明湖畔的小梁隅首街,它在学院街与二贤街之间,为东西走向。其长不过百余米,宽约五六米,可并行两三辆独轮车。这是条静谧的小街,今已并人大明湖路了。湖畔一带街巷逶迤,民居栉比,自明清时即为北城的"巷坊之区"。小梁隅首街多是独门独院的济南老户,我曾在一四合院中度过了60多年平居岁月,颇堪回味。旧时巷陌今已变成了大明湖园林,我迁徙他处也已七载,可是,每每清夜  相似文献   
2.
说“当”     
张稚庐 《春秋》2009,(6):51-53
当铺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它以现金借贷为手段.但借贷者必须以相应的实物作抵押以取信.此日“质”,俗称“当”。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距今已1500多年的历史。旧时济南繁华街市上总会看到当铺.像“高家当铺”自清末就有.其原貌如今保留下来——一所青瓦灰砖、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现就坐落在车水马龙的泉城路上。  相似文献   
3.
张稚庐 《春秋》2009,(2):46-48
《西斋偶得》中谓世上饮食与音乐变化最快,这话不错,吃的东西随时随地变化得很多,且食风亦变。我浪迹萍踪有年,深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颇留心各地饮食。其实也并非是老饕贪口腹之欲,觉得里面含有许多传承和特色,内涵着一种文化。年老息影故乡,索居无俚,遂将昔年济南饮馔偶拾一二,权作以蠡测海。  相似文献   
4.
张稚庐 《春秋》2010,(5):45-46
在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孝”字当头。历代帝王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种种怪诞行径竟传为美谈。父母的“吴天罔极之深思”让子女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起码要“生则养之以礼。死则丧之以礼”。这里所谓的“礼”。无非是儒家的那套货色。《大清会典》有丧礼规定。人民国后,  相似文献   
5.
清河烟岚     
张稚庐 《春秋》2015,(2):62-63
人生有不可思议的"缘",就以"衣食住行"的寓所来说,万没想到,我从大明湖世居的老屋里住了60多年后,于2007年夏天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搬进了小清河五柳闸畔的一座鸽子楼里,那绿阴满庭的四合院算永别了。我最早知道"五柳闸"这名字,是上世纪40年代,少时家中有一本照相簿,其中一张相片是先母与她同学,春游远足时在五柳闸合影。一条宽河,土岸上几个少女或站或坐,身后是一株老柳,远处唯见天光云影、平畴漠漠而已。虽说是春日之照,倒给  相似文献   
6.
张稚庐 《春秋》2011,(2):42-43
私塾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科举取士始于隋代。蟾宫折桂,遂成了天下士子趋之若鹜的一件大事。自儿童入私塾起,父训其子.兄勉其弟,无不意在功名。本来北方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然而,自公元10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7.
历下素食谭     
张稚庐 《春秋》2010,(2):34-35
历下菜肴固然以鸡鸭鱼肉、海干珍味为主.但素菜也不同凡响,有的已载人《中国名菜谱》。素菜亦称素食。“素”字本义原指白色的绢.后引申为“质朴”、“不华丽”、“清白”等义。素食,中国古代最早是指与熟食相对的生食而言。《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饮食时,素食而分处。”  相似文献   
8.
张稚庐 《春秋》2011,(3):48-49
济南戏曲历来昌盛。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济南府志》风俗篇谓"济南水陆辐辏,商贾所通,倡优游食颇多",官僚富绅设宴,"每喜招致梨园,选艺征歌"。其时,流行济南的剧种有昆曲、皮黄、横笛梆子(后称河北梆子)等。河北梆子源于民间,最为百姓喜爱。河北艺人沿运河南下,从德州入济,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唱腔高亢激越,略带...  相似文献   
9.
张稚庐 《春秋》2012,(1):57-58
“票友”一词,历史甚久,相传源于清初之北京。当时,清朝鼎革伊始,恐人不服,便培养了一帮子“政治宣传员”,能说会唱,每人发给“龙票”一张,按月领薪水,派往京外各地,向村夫野老宣讲。当然都是替清廷说话。无非清得天下.是夺自“闯贼”李自成之手,非是夺明朝江山;新朝多么“仁政”。大家只要忠于皇上,就会安享太平,五谷丰登云云。  相似文献   
10.
旧时,在济南繁华街巷的墙壁上,人来人去的城门洞里,电线杆上常见有房屋招租的红纸帖儿。上面无非写着:"吉房出租:空房×(方向)屋×间,青砖灰瓦,院中有井,欲租者请到××街×号。无家眷、无铺保者免问。"一般在济南租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房客须有个"家",至少要夫妻二人,单身汉则不易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