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超感性世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但其同样不是一个纯粹想象中的虚幻世界,其不是现存的却是现实的,尽管其时刻都离不开感性世界,却又竭力试图超脱感性世界而独自实现永恒的自我持存,在其所闪耀的虚假永恒光芒下,遮蔽的是其试图不让人察觉的种种特质。如果说阶级性是超感性世界的本质,虚伪性是超感性世界的特质,颠倒性是超感性世界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同一性则是其所幻想建立的理想世界。超感性世界的种种特征决定了理性的僭越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而这种僭越不仅仅是不合理的,更是充满危险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玉林市中级法院本年度目前刑事一审审理的案件为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城市外来人员犯罪的一些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还愿本文对于其他地区预防外来人员犯罪有所启发。该院二○○○年度目前共审理案件93件198人,其中涉及外来人员犯罪的案件26件56人,占28%。显然,外来人员犯罪率高于本地人口犯罪率,  相似文献   
3.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具有深度的契合和内在的一致性。从毛泽东的"中国化"观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哲学依据,而且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对中国革命实现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革命实践手段的创造性探寻,共同组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中国革命理论,而由此也彰显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即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逻辑环节。它不仅确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界限,规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式,而且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而且是对批判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世界历史的发展,虚无主义并没有摧毁超感性世界,相反,依托资本的不断革新,超感性世界呈现出所谓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然而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表象之下,所遮掩的本质是:非理性主义是理性主义的真正完成,女权主义是男权主义的最后完成,后现代是现代性的最终完成,“性感”的消费社会是超感性世界的彻底完成.这意味着,超感性世界再也无力维持而不得不借助感性的外壳苟延残喘,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狂暴的欢愉必将有狂暴的结局.”消费社会正是超感性的彻底完成,也是最后的狂欢和最后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20,33(2):5-12
我国近100年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科学社会主义从抽象理论演变为物态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本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对象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特性来看,它不研究和回答具体问题,也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可以为实际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能必然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虽不能具体化、实在化,但它提供了强有力的世界观指导、价值观引领和方法论支援。  相似文献   
9.
曾祥云 《学习论坛》2008,24(6):65-68
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正名"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理论.名即事物的名称符号,名实关系是名称符号与事物之间的指称关系,名学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语词符号理论.它的主要论题包括名的本质、作用,名的分类,名的规范化,命名的原则,兼名的构成,用名的原则,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以汉语言文字系统为背景的中国古代名学,在符号类型、指称关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