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国伟 《前沿》2002,(10):21-22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能否持续发展 ,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肩负领导创建“学习型社会”重任的同时还要在创建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2.
由地方政府主导和厉行的治庸问责风暴,是我国公共治理实践的一种典型形态。从制度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它,既有应制度需求实现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合理性,也有行政体制和社会治理结构等制度背景引致下的必然性。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政府治理行为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可能强化机会主义的行政作风和行政集权,封闭的、强制的制度创新可能使制度实施成本更高,制度效能也无法保证,而且制度的生命周期必定是短暂的。只有以整体性的战略观念、开放的态度开发多元的制度动力源,细化实施机制,才能促进制度生命的延展,将运动式治理的弊病减至最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论述了公务消费的府际联合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自觉加强党性建设,党性理论走向成熟的阶段。自“党性”一词在这一时期党的重要文献中出现,“党性”概念的相关界定共有四个。而依照概念使用的语境差异,其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又分为三个阶段。但“阶级性”是理解和界定“党性”概念的根本,而“组织性”以“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要求成为阶级性基础上的延伸性基础,并以“党性表现”的方式在政治、组织、思想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在党的整体意义上,“党性”突出了阶级性主导,而在党的部分(党的组织和党员)意义上,“党性”则凸显了组织性主导。因而,在党的文献来看,定义“党性”要考虑阶级性与组织性两个具有层级差异的基础、本质与表现两个范畴以及整体与部分两个主体维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县域社会的发展,打破市管县体制下市刮县,市与县争利的弊端,增强县域自主发展的能力,众多省份当前都展开了扩权直管的试点工作.然而,扩权、直管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该过程中能否处理好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间的关系.只有省向县的制度化放权,协调放权过程中市县以及县与县问横向关系,将放权延续至乡级政府,并建立放权后以区域合作为导向的权力引导机制,才能保证县域政府所得权力是切实的,运转良好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部门机关行政行为作为公共行政的内在构成,需要以公共行政的价值要求来定义自身。机关行政成本治理需要以超越机关部门和机关行政行为的限制,以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观念,寻求治理的整体性方案。机关行政作为一种理性行为的表达,内含着价值理性、事实理性与工具理性。机关行政成本的战略性治理模式需要在三种理性相结合的三维理性范式引导下进行。价值理性在事实理性的运用中得以外显,在工具理性的实践中获取支撑,这是机关行政成本战略性治理理性诉求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朱国伟 《前沿》2004,(6):20-21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我党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对指导我们当前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县域农村公共产品横向联合供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力、资金、资源等限制及"搭便车"心理的作用导致县域跨(区)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县域的地理、文化、需求层次、政治环境等同质性,为县域府际、村际、族际等横向联合,促进跨域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供给奠定了基础,利于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公务消费的府际联合治理(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消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行政改革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一些地区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治理,但是大多仍为自我革命式的行为。由于府际存在观念上的、制度上的以及行为上的不协调。导致了治理当前公务消费治理效果不佳。公务消费治理之中只有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政府部门等几个组织层面加以联合,实现公务消费的协调、系统化治理,有效遏制公务消费占行政成本比例较高的现状,才能实现廉价、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伟 《前沿》2005,(11):221-223
要在农村建立小康社会,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