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近三十年清水江流域林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水江流域是侗、苗、汉杂居地区和我国传统人工林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水江流域林业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其形成了起步、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该地区近三十年林业问题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林契整理、专著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四个方面,其研究重点有五:即林业契约、育林技术、木材贸易和林业经济、林业与社会变迁、林业法律.研完成果颇丰,但是仍存在研究内容不完备、方法不新颖、成果不平衡、重点不突出、对林业文化不重视等不足,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品  任华 《前沿》2010,(13):138-142
重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兼容并蓄的特点,但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缺、旧、失等方面。针对这种现状,应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五位一体"的保护与传承系统: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民间艺人发挥主体作用,各类学校发挥教育推广作用,专家学者发挥科学指导作用,各类商家发挥产业推动作用。只有五方相互间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重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军事领导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土司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领导机构有中央、地方(包括土司衙门)两个层次三种形式。土兵调发,主要涉及发兵权限和制约手段,二者历来相辅相成。国家军事领导机构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地方军事领导机构起着配合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兵是以耕种土司占有的兵田为生、以向土司服兵役换取田地耕种权并依附于土司的农奴。可按地域、民族和职任划分为不同类型。乌江流域土兵具有数量的随意性、产生的家族性、训练的纪律性、征调的频繁性等特点。土兵具有平叛、抗倭、保境安民、援辽、"征贼"及参与仇杀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思想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因果报应学说及民间善书所宣扬的道教思想。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官员的努力推进、绅士阶层和富庶人家的积极参与以及当时社会因素的强烈作用。深入研究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有助于了解当时贵州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是我国历代学校教育较为落后、科举人才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科举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整体落后、区域差距、阶段起伏、科举家族涌现等特点。宋、明、清三代 ,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其成因有六 :一是政治因素 ;二是经济因素 ;三是教育因素 ;四是考试政策因素 ;五是文化因素 ;六是交通因素。民族地区科举人才的生成 ,不仅受制于多种政治因素 ,而且也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教育、考试政策、文化和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司研究经历了启蒙期、低迷期、快速发展期和鼎盛期四个时期,在著作、史料、族谱和论文诸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土司研究的内容大多体现在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文化和重要事件等方面。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证法、调查研究法和历史人类学研究法等。纵观百年来土司研究,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8.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土司战争与民族关系是各方面的互动与和谐、冲突与博弈、认同与调适的结果。当民族权利不平衡、民族利益不公平、民族发展不均等时,就导致土司战争的发生。不同类型的战争体现了水西土司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与周边土司的关系、与辖区百姓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就必须处理好民族权利的平衡、民族利益的公平、民族发展的均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为今日中国疆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地区围绕疆土认同而展开的改土归流过程中,清代王朝国家观念发挥出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清王朝通过权威重构,将土司地方性权威转化为国家性权威,在国家一统观念下熔铸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共同体耦合.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下的云南土司地区改土归流,不仅有效防止了边疆土司地区割据的可能性,而且推动了王朝国家观念的整体性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促成历史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