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地方立法中存在基于民族、户籍、侨民、性别(首孩)、工种、烈士后代等多种身份的区别对待政策,这种区分立法具有复杂的特定原因,既有从实质平等的考虑,也有从资源补偿的考虑,甚至还有从文化习俗的暂时性妥协的考虑,在立法当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客观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隐形歧视情形,为此在新一轮地方计生立法中应予矫正。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作为一项广泛适用的平权措施,具有两大合法性理论基础,一是平等与反歧视理论,其本质是实质平等;二是少数民族差别权利理论,其本质是差别文化权利的特殊保护。这两条路径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正当性的理论证成产生了国际法域的相关规范,为各国优惠政策实施提供了国际法基础。综合各国政策实践,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有三种基本途径,即对少数民族、民族地方、少数民族相关企业和实体实施优惠,其具体措施有:配额制、绩效权重加分、族裔背景同比优先、竞争力强化、足额代表和公共职位保留、资源优先调配、财税信贷优惠、专项公共经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在政策实施的合理性控制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国际、国内的两套运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宪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政治层面以平等共治为其基础,以民族互助为其文化内核和法律精神,以实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双重优惠为其制度特色,具有西方族群政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政策运行层面,存在立法监督落空,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公民个人权利救济的反歧视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立法保留、加强行政监督、完善和推进反歧视为主的司法救济等几个方面,来保障和推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4.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指明了我国法学教育的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律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但作为一项全国性教育公共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需求的现实与特点,不能有效解决民族地区法律人才问题,故应增设"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类型,在人才标准、培养模式、培养主体、培养机制上有所特殊性,体现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以时间为维度,少数民族权利正当性理论有三个层面:历史正当性,主要体现为历史补偿性权利,本质上是道德权利;现实正当性,体现为解决"多数决"民主缺陷的宪政制衡权利,本质是政治权;未来正当性,主要体现为维护和保持民族特征的差别权利,本质上是文化自由和指向未来的机会、发展平等权。  相似文献   
6.
统一国家法体系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法治基础和保障,但因其构建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有效吸纳民族习惯法积极因素和全面考虑少数民族的合理利益诉求,从而导致难以避免与既有的民族习惯法冲突和矛盾,这就决定了适时适地进行国家调适的必要。解放初期,在族际通婚问题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表现为:族际通婚的积极政治意义及新《婚姻法》婚姻自由原则的确立使其获得了国家法上的合法性,而在少数民族的婚俗婚制、宗教条规及族权系统中却是严重越轨行为。但国家并没有僵硬推行国家法,而是主要通过运用政策的形式,创造了"和谐"、"互补"以及"团体的多元主义"为特征的调适方式,对今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司法能动和大调解背景下,行政诉讼调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学理论的考察、司法实践、国外经验证明,实行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具有可行性,但行政调解制度的建立需要相应的制度配套,解决制度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成都维吾尔族外来务工经商群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案例,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受访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工作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重点反映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内心感受。从而思考如何从公法层面充分保障其权利以及加强管理,为政府决策与社科研究提供参照和实证依据,使他们能够充分分享国家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9.
杜社会 《前沿》2014,(9):206-209
从国际人权的视角考察,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反歧视保护阶段与差别权利保护阶段。前一阶段的法律原理是反歧视制度中的弱势纠偏原则,其价值理念体现为对弱势群体“实质平等”的保障,这一阶段因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道德合法性未获得广泛认同,导致了政策实施的争议和困境。第二阶段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是在少数民族差别价值和差别权利理论证成前提下的深化,其价值目标更多体现对少数民族“差别价值”的保障,这一阶段因差别权利理论提出其道德的合法性因而变得无可争议,并继而逐渐演变为所在国国家人权(实施)义务。  相似文献   
10.
盘淼  杜社会 《前沿》2011,(19):30-3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揭示及对人权理论的正面阐释,形成了系统的人权思想,对我国当代人权事业的促进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表现在:为我国特有人权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人权领域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人权普惠性保障提供了方法论启迪、为人权事业促进和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