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医疗卫生体制作为经济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别无选择地要实行市场改革。现代医疗卫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的人民作为一个整体获得现代医疗卫生的服务,其本质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业劳动效率太低的条件下解决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必须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连续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仍然在低位徘徊,说明长期困扰我们的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结构调整要从三次产业构成入手,尽快提升第三产业;重视传统工业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反省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农业富裕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营造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微观方面,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消除“准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 ,以苏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80年代初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在全球掀起了一次“私有化”浪潮 ,世界舆论认为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1990年前后 ,苏联和东欧又纷纷摈弃了苏联模式 ,西方政治家和不少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周叔莲先生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出发 ,论证了党的十五大路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 ,颇发人深思。一、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物质运动由于社会主义理论所具有的显明的阶级属性 ,所以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出现这…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下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是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具体来说: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资领域;二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变居民消费预期;三要改革金融体制和投融资制度;四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五要清理抑制消费的政策;六要重视城市对乡村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除国有小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顾虑梁中堂李鹏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阐述“抓大放小”的改革方针时说:“对于国有小企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革、改组的步伐。特别是县属企业,可以放...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为市场而生产的一种经济制度。它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我国数千年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不具有生成市场经济的条件。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解决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这一问题上,曾经有过许多次的犹豫和选择。半个世纪前我们拒绝了市场经济,希望通过计划经济实现现代化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历史证明计划经济可以给国家带来短时期的发展,但却是不可持续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性。根据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的不同原则,由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必须解决好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把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放到民间;二是建立一个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三是从政府官员到一般国民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产权变动和国有企业职工去职为切入点的改革构想梁中堂在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最核心的问题。当前改革的难点是什么,怎样克服难点取得进展?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和可操作的改革方案。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从7...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而现代化理论则是当时美国“冷战”的产物。现代化理论宣传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主张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所以曾遭致环境保护主义和许多“左”的理论批评,特别是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是一条无法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所以经过二三十年热潮后,各种现代化理论均已走上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持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现代化的测度和衡量方面,应以国家为单位。到2050年之前,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只是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用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人类发展指标体系,完全可以确定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试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梁中堂,翟胜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愈来愈突出地被提了出来,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老年人的权益并不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衰减老年人权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通常理解的“人权”;二是指“公...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问题。十五届四中全会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有了许多重大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为今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国有企业决定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存量的主要形式,拥有接受过最好教育的劳动者队伍,最先进的设备,分布在从能源、交通、冶金、化工、机器制造到航空航天等一切重要产业方面,不仅占据我国工业经济资源的大部分,而且享受从政策到政府给予的价格、税收等再分配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