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当前农村宣传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宣传机制不健全、思想观念不重视、人才队伍素质低、内容形式落后和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必须通过构建宣传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丰富思想内容、创新手段方法和改善设施条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工作,不断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毕耕  褚芬 《学理论》2011,(8):21-2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宣传史,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原则、具体内容、技术线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宣传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构建党的农村宣传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自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对党的农村宣传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包括党的农村宣传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队伍、任务和方法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浪是我国著名的商业网站,在新闻资讯等传播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9月,新浪推出了博客频道和博客大赛,邀请各界名人上网写作,首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宣传工作队伍,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才机制、教育培训和外围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和文学观念来看,"美好的人性"始终是他小说创作的基点,同时也是他进行文学批评的出发点。他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这样写到:"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  相似文献   
7.
毕耕 《求索》2005,(1):163-165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滥觞时代、文言时代、文白时代和白话时代等四个历史性的时代。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当代文学曾经几度繁荣,但目前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跌进了历史的低谷。当代文学变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文学语体的多元化,即通过文言文的复兴、白话文的分化、欧化文的独立和网话文的崛起等,彻底打破白话文的语体垄断和普通话的话语霸权,从而迎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语体多元化的新时代,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毕耕  褚芬  李琬 《世纪桥》2011,(7):123-124
农村宣传网制度是为了开展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创建的党的宣传制度体系,曾经历了从试验、建立、发展到中止、恢复直到最后废止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党的农村宣传网制度的历史研究,可以为当前党的农村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毕耕  马岚 《学习与实践》2015,(3):129-134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新青年》作为宣传平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思想启蒙、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的启蒙思想一直都认为是民主与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探讨青年文化、东西文明、反孔非儒、文学革命、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旨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辩论、批判,宣传启蒙思想及民主、科学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启蒙主题,呈现出"多元变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当前农村宣传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宣传机制不健全、思想观念不重视、人才队伍素质低、内容形式落后和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必须通过构建宣传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丰富思想内容、创新手段方法和改善设施条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工作,不断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