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阐明国家起源、演进和实质,以及国家曾经有过和可能具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阐明国家应有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文章提出,国家的目的和使命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全体国民都是好的;二是对一部分国民是好的,对一部分国民是坏的;三是对所有的国民都是坏的。文章认为,只有把全体国民幸福的普遍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和使命,才是对全体国民都是好的。  相似文献   
2.
江畅 《学习月刊》2014,(13):7-9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伴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仅致力于构建自己国家的价值观,而且努力扩大自己价值观的国际影响。中国无论在人口、经济、科技、政治、文化上都是一个大国,在价值观的激烈竞争中,不能没有自己文化的影响力,更不能没有自己的旗帜和声音。这个旗帜和声音就是中国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一直处于构建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这种建设更加自觉、更加强有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社会改革发展的问题,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和难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如何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克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弊端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两大难题。正是为了破解这两大难题,我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次思想解放需要破除三种旧观念,树立三种新观念,即:破除国家社会一体的观念,确立政治社会与人民社会相区别的观念;破除"家长制"观念,确立政治民主观念;破除物质利益至上观念,确立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念。实现了这三方面观念的新旧更替,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的解决就具备了基本的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4.
理解的力量     
‘孔雀东南飞’,这一古代长篇叙事诗的首句,没想到,如今竟成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留不住人的代名词。最近,我到山西采访,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厂。别看它地理条件不理想,却是当地一颗明星。‘孔雀东南飞’早已成为历史,代之是‘孔雀往回飞’的好景象。我向党委书记张玉海员探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我国的价值体系也正在发生着急剧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方向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在思考和探索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行再认识。正是鉴于这种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葛晨虹博士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文化元点和内在特质的多年潜心研究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底蕴作了一种自己的解读。在她新近出版的《德化的视野:儒家德性思想研究》(同心出版社1998年版)中,她以儒家思想文化作为探索中国文化特质和元点的母体,指出儒家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代表着对道德教育进行理智探求的两个基本本领域,对此社会学也作出过贡献道德心理学集中探讨道德发展、原则以及教育对它们的影响是什么。道德哲学则考虑道德品质的发展、原则以及教育对它们的影响应该是什么。心理学探讨的“是”和哲学研究的“应该”这两种类型应该结合起来。本文将从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事实出发提出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和理论,其根据是杜威的基本思想。关于品质的研究发现本世纪三十年代的研究发现表明,学校例行的说教式伦理学教学正如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对道德品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个  相似文献   
7.
说精神支柱     
那是一次出差。车厢里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闲聊中,不知怎么聊到精神支柱上来。他说,这种现象在一些癌症患者身上最集中,有一次,一个患者到医院看病,先前不知道自己患癌病,精神很好,后来他的亲属不慎漏了消息,这个病人马上瘫倒在地,从此卧床不起,不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价值观最初重视人治和德治,后来有了礼治和法治,传统治理方式是人治、德治、礼治和法治四种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德治、礼治和法治是人治的三种主要方式。在这三种方式之中,德治是根本,礼治是为了实现德治,而法治则是礼治的补充和保障。传统治理方式从作为人治的德治,逐渐走向了作为人治的非德治(礼治)。导致这种境况的根源则在于人治,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治理方式,必须变"人治"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形成贯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于"法治"的"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江畅 《探索与争鸣》2024,(1):100-111+179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政治的真实本性在于人民性,即人民统治和治理社会,具体体现为人民为了自身的幸福,运用法律统治社会,并授权其代表在法律范围内依据法律治理社会的社会管理活动。政治是在人类基本共同体日益复杂化的条件下伴随国家出现的,它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凭借以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公共权力对社会实行治理的活动及其方式。到目前为止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以国家为载体实现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政治必定与国家相伴随,更不意味着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治的真实本性。政治本性源自社会本性,而社会本性源自人类本性,人类本性则是与万物相通的。社会本性是政治本性的直接基础,人类本性则是政治本性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0.
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