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育霖 《求索》2011,(5):116-118
孔子和墨子都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音乐观,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立场,依据当时他们苦难的境况,提出了"非乐"主张。这种"非乐"的主张是从实际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中概括出来的,带有直观性、功利性。孔子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乐"和"仁"、"礼"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于孔子充分认识到了音乐在人的精神建设上的作用和美感价值,只排斥当时的娱乐声色之乐——"郑声",孔子的音乐观尽管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比墨子的音乐观要积极、合理得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