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时法教授在所著的《消除贫困》一书中,对贫困地区人的思想意识特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贫困意识陷阱”一说,阐述了“贫困意识陷阱”的主要表现和形成机制——贫困地区的人们,祖祖辈辈在贫困地区生活,客观存在着的贫困外部环境(包括各种致贫的自然条件、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因素以及祖先的贫困史、眼前的贫困现状等)长期地反复地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形成各种感觉、知觉、表象,并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就产生了关于贫困的意识或观念。意识或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再经过世代相传,产生了相当的顽固性并形成一种习惯势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需求和供给都不足。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将使教育资源更难流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成本的负担 也对少数民族教育不利,在市场的效益机制和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度 优势,加强宏观调节,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少数民族地区,增加少数民族教育供给,更好地满足少 数民族对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