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幸福是一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人类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其实质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某种理想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人们追求和实现幸福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道德通过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个体和人类幸福的实现.当前,我国要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聂火云 《求实》2005,(9):79-81
传统伦理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起支配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制的精神相冲突,因而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传统伦理在现代法制中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依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体现在人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聂火云 《求实》2004,(12):48-50
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借助普遍有效的规则体系的伦理效力 ,惩戒越轨行为 ,保护合法权益。这里所说的市场规则包括制度、契约和法律。制度、契约和法律的伦理效力是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从社会根源来看,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由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处在转型时期而导致的结构、制度、文化、价值等多重失范的结果.从理论根源来看,环境不公是环境伦理学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环境意识的缺失、环境伦理思想的滞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农村公共事业落后的原因在管理,要根本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落后的状况,除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外,关键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提高农民自身管理能力,建立农村内部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社会发展的思想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在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论述中,深刻阐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动力,对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改善农村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加快发展十分紧迫和必要,我国已具备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的新的投入与保障机制,通过改善投入机制、强化动力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培育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电  刘天杰  聂火云 《求实》2004,1(1):69-71
儒家伦理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对其进行改造、创新 ,挖掘其优秀思想 ,这对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人成为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同时也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而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供给观念滞后、供给主体单一、城乡之间供给的不公平性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失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以此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