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他祖籍宁波.出生上海,幼年离沪随父母到台湾,是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他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研究所、台湾政大企管研究所,钟情于建筑业;他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大陆西部,组建企业,开发房产,创办学校,被授予“河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心系农民工,来到上海探索职业教育跨地区合作办学模式,为的是要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他,就是被誉为第一个到大陆西部河津投资的台商吴朝辉先生。  相似文献   
2.
7月8日,应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台北青少年围棋代表团一行32人到上海进行围棋夏令营活动,掀开了两岸青少年围棋交流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3.
虞德亮  陈祖民  王跃 《台声》2002,(5):24-25
应上海文庙管理处的邀请,3月19日,由台北市民政局局长、台北孔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林正修带队,台北祭孔佾舞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36人来沪进行释奠佾舞文化交流,掀开了两岸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上海文庙能与台北孔庙交流,是两地热心文化交流的人士做媒促成的。黄浦区文化局负责人吴荣光先生不仅爱好孔庙和儒学资料的收集,对两岸文化的交流更是有心人。2000年上海豫园管理处赴台,举办“豫园馆藏书画展”,吴荣光作为副团长赴台参访。他对台北孔庙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以及对儒文化资产的保存早有所闻,能够赴台亲睹台北孔庙的风采是他…  相似文献   
4.
虞德亮 《两岸关系》2006,(11):32-34
在台湾,“喜多屋”自助餐,可以说家喻户晓,台北、台中、高雄、桃园、新竹等地都有它的分店。2005年“喜多屋”跨过海峡,在上海浦东正大广场7楼落户,开张时正逢大年初一,几乎无人光顾,但两个月后,到“喜多屋”品尝海鲜已要事先预订。“喜多屋”宽敞优雅的环境,精致的美食,吸引了  相似文献   
5.
在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群中,外滩9号楼是唯一由中国人所构建的红砖洋房。2005年10月,来自台湾的夏姿服饰有限公司,在众多国际名品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入驻外滩9号楼,而其展示的中国元素“夏姿·陈”品牌,  相似文献   
6.
虞德亮 《台声》2002,(6):38-39
今年的春天对坐落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来说,显得格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4月19日,在这里举行了“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成立庆典活动。庆典活动宾客云集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基金会是由台湾已故银行家、企业家应昌期先生设立的。其宗旨是秉承先生爱国精神,推行应氏棋规,推动全民围棋教育,推进海峡两岸围棋交流合作,光大祖国传统文化。为筹措基金会资金,1996年,应昌期先生出资1.6亿人民币与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建造围棋学校,其部分楼面租金作为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一生钟爱围棋的应昌…  相似文献   
7.
鼠年新春,两岸梅花交流展在上海豫园举办,素有“城市山林”之称的豫园,与台湾合办梅花展还是第一回,台湾地区的梅花来自苗栗县南庄乡“胡须梅园”,园主是被誉为“台湾梅王”的李锦昌先生。在台湾,李锦昌这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若提起“胡须梅”无人不晓。高山族出身的李锦昌长着两鬓络腮胡须,方面大脸,颇似达摩,以酷爱梅花而闻名,又有人称其为“胡须李达摩”。  相似文献   
8.
上海与台北步行街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4日,南京路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迎来了同行——台北“易展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西门徒步街管理委员会”一行14人,掀开了沪台两地商业步行街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连战上海行     
虞德亮 《两岸关系》2005,(11):57-58
连战夫妇着便装参观南京路步行街,美不胜收的广告灯箱,川流不息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新颖独特的橱窗设计,使他们目不暇接,在体验了“中华商业第一街”的五光十色后,连战夫妇又抵达上海老城隍庙。连战一行先在湖心亭品茗,民间艺人为连战夫妇剪影,惟妙惟肖,连战显得十分高兴,拉上民间艺人和他留影。  相似文献   
10.
两岸青少年的围棋交流,是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中较为频繁和深入的一个项目。近年来,在上海和台北应氏基金会的穿针引线下,沪台两地青少年围棋选手穿梭在海峡两岸间,交流比赛、切磋棋艺,无论其深度、广度、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2006年7月26日至8月2日,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