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社会转型初期,自由市场逻辑主导下的社会变革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出了巨大能量,但也因利益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均衡分布而产生对经济发展公平性的质疑。伴随市场力量的不断强大,社会自我保护力不断增强,使得社会矛盾呈愈演愈烈之势。在世界社会治理机制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趋势下,中国也开启了社会治理机制的变革之路,其核心议题在于建构何种国家、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分配格局。这对于深化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实现社会稳定有序,奠定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进行社会建设,不能给出简单的、想当然的结论,而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支配逻辑——双向运动,以此重塑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体现了兜底发展和防疫升级的双重内涵和要求,需要对因疫劳动收入中断、因疫劳动力损耗导致收入中断、因疫投资失利导致家庭收入中断等脆弱人群给予制度关注。建议重点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和能力恢复需求的基本民生保障,增大社会救助制度覆盖弹性、改革社会救助流程、动态精准供给社会救助资源、构建社会救助信用监测系统、完善社会救助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贾玉娇 《中国民政》2020,(2):52-52,5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指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鲜明特质,贯穿中国社会治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能否保持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安定与社会良性运行。在我国进入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因素,辨析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阐释其特点,解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的降低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现代化发展范式的主宰下,中国经济飞跃发展,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然而,对经济增长至上的痴迷导致中国多年来一直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的倾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相关部门,普遍缺乏对社会管理的起码关注,致使形成大量社会问题日积月累而社会管理机制缺失或不足的危险局面。在这个失衡格局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