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志·民族志》放在我的案头已有月余。既奉命写篇读书心得 ,遂时常翻阅。虽尚未细读 ,一则诸事繁冗 ,实在无暇细细品读 ,二则本人对贵州诸民族研究有限 ,有机会再好好拜读这部 1 5 0万余字的专志 ,到也可以增加我对贵州民族的了解。不过 ,通览一遍的工夫到还是有的 ,通览之余 ,也还有些心得 ,故以杂感为题成此小文 ,算是我年末读这部著作的总结吧。首先感到很敬佩。《贵州省志·民族志》的编纂委员会 1 985年成立 ,若从那时开始算起 ,到成书之时 ( 2 0 0 2年 1 0月 )已有 1 7年了。…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提出的这个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对于全面论证和正确阐明俄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民族纲领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各国马克恩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显著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科学定义,民族心理素质,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的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上的东西。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消失得最缓慢,可以说是民族诸特征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持久因素。民族心理素质通常是通过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国家政权对各族劳动人民实行压迫剥削的统治关系,改变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阶级统治所造成的不平等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始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关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民族形成理论,并依据后来的研究成果不断加以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传播到俄国。列宁根据这个理论和俄国的民族情况,对俄罗斯民族形成有过深刻的论述。特别是在1913—1914年列宁和斯大林对民族形成问题作出了独特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非常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宗宝贵遗产,本文仅阐明他关于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理论,供大家进一步论述。(一)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民族、民族问题也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金炳镐 《今日民族》2013,(11):43-45
1.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理论意义 第一,促进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百年民族工作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国内民族政治健康发展的保障。正确把握新时代党对该正确道路的理论创新,需要站在宏观历史的高度从不同视角来多维多向地总结和分析党致力于探索推进中华民族自觉自醒与自为自强的不懈奋斗的经验,探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拓创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经验,探索提升党和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现代化能力等方面的经验,从而为增强坚持和完善该正确道路的自信心及自觉性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体现,更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必备基础.深化民族和谐研究,则是新时期民族理论学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拓和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给予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