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现行宪法的公民社会权利条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应该及时修改。把市场条件下必备,各国宪法常常加以规定,我国部门法中已经规定的公民权利写进宪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宪法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参加“WTO”以后 ,对我国冲击最大的应是金融业。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最低 ,但它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最大。金融业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它应突破“存、贷、汇”的限制 ,走上以资本经营为主体的更大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客观上给社会更多的选择余地 ,分散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一种 ,风险并不等于是危机。金融危机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一是支付危机 ,二是股市危机 ,三是汇市危机。只要经济平稳发展 ,政策对头 ,危机一般都可避免。资本市场不宜过早开放 ,应以监管能力的配套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4.
为了配合教学进度,“《政治经济学常识》专题讲座”先刊登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一、坚持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吞民行使所有权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全民所有制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便采取国营经济形式。国营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经济关系,是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正>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之际,迎来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百岁诞辰.我们表示深切的怀念.这不仅因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为中国人民开创了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还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继往开来不断发展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民族沃土上产生的光辉的典章精华,宏观管理思想只是其一个部分,这里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条件下的管理思想.还展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规范和特点,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之指南.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工作也是一切社会工作的基础.当前,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江泽民主席在此次讲话中阐述了的“十二个重要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论证了这个讲话伟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新世纪之初,该讲话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走富民强国之路的巨大贡献。文中指出:只有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江泽民主席在此提出的原则和批示精神,我们才可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积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机遇和挑战,必须有科学的应对策略.本文着重论述应对策略,一是对传统经济的改革,并提出这是营造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传统经济的整体改造,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二是在高科技发展中要有选择,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必须要和自己的优势、特点相结合,避免循人之路、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8.
<正> 一、“入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入关”,是简化说法,完整说法是“恢复我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组织中缔约国地位”.“入关”对我国经济更好参予国际大循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巨大的好处.“入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关贸总协定”是世界性经济组织.1947年底到1948年初经23个国家发起成立(包括中国)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发展迄今已有10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另有近30个国家表示愿意遵守其规定.缔约国之间的贸易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以上,故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它所规定的贸易准则和相关原则,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原则.按国际惯例办事,首  相似文献   
9.
<正>江泽民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放在第一位,表示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和贯通全局的重大作用。正如讲话所说:“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对此,要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形成全民意识。当务之急,应成为各级政府干部的管理意识,不管是那条战线,何方人士,都应心中有全局,摆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理念以实现秩序、正义、效率等价值为目标,通过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加以确立。具体而言,经济法理念包括社会本位、适度干预、实质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